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8-12
招投标程序包括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中标五个阶段。招标是招标人向数名投标人发出的要约邀请;投标是投标人应邀向招标人发出的要约;开标是招标人当众启封并公开标书;评标是对有效标书的审查和评审;中标指招标人接受某一份投标并签订合同书。
《招标投标法》适用于在中国境内进行的一切招标投标活动。强制招标是指《招标投标法》规定必须招标的3类建设项目。自愿招标是指当事人自行决定进行招标的情况。虽然《招标投标法》并不完全遵循合同自由的原则,但适用于所有在中国境内进行的招投标活动。
为了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招标投标法》要求招标、投标、中标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招标人和中标人应根据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在中标通知书发出后的30日内订立合同书。因此,除了书面形式的招投标外,中标后还需要另行订立合同书。
投标是投标人向招标人发出的要约。《合同法》允许要约人在要约到达之前撤回要约,在承诺通知发出之前撤销要约。然而,《招标投标法》规定投标人撤回要约(投标文件)应在投标截至日期之前,而不是承诺通知(中标通知书)发出之前。如果在投标截止日期之前放弃投标,招标人不得没收其投标保证金;如果在投标截止日期之后,投标人撤回已递交的投标文件,将被没收投标保证金。
中标通知书是对投标人要约表示同意的承诺。根据《合同法》规定,承诺通知在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然而,《招标投标法》规定中标通知书一经发出即具有法律效力,不再采用"到达主义"。因此,对经过公平竞争的中标结果,只要依法发出,无论中标人是否收到,均已经产生承诺生效的法律后果。
根据《合同法》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时合同成立,自成立时生效。然而,《招标投标法》规定合同自中标通知书发出时成立,招标人和投标人应在30日内签订合同书,在签订合同书时合同生效。如果招标人篡改中标或投标人放弃中标,将对其产生违约责任。
根据《招标投标法》规定,中标通知书发出后,招标人有权要求中标人提交招标文件规定的履约保证金,作为督促中标人履行合同的措施。如果中标人不履行合同,履约保证金不予退还。如果中标人拒绝提交履约保证金,将视同放弃中标项目承担单方毁约的法律责任。
《合同法》规定,合同可以转让,但须经对方当事人同意,除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情况外。为确保工程质量,《招标投标法》明确规定,中标人不得转让中标项目,也不得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转让。然而,对中标项目的部分非主体、非关键性工作,中标人可以按照合同约定或经招标人同意,分包给他人完成。多个法人或组织可以以联合体形式共同投标。
根据《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投标中出现泄密或串通行为、行贿中标、欺骗中标、违法定标等情形时,中标将被视为无效。在中标无效后,应重新确定中标人或重新进行招标。如果招标人与投标人签订了合同,合同自始无效,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应予以返还或折价补偿,并按各自过错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招标人知道招标代理机构从事违法行为而不作反对表示,应与招标代理机构一起对第三人负连带责任。
当《合同法》与《招标投标法》有不同规定时,根据特别法优先于普通法适用的原则,应优先适用《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因此,在学习研究和实践操作中,我们应首先考虑《招标投标法》的立法目的和招投标的交易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