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2-12
拍卖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和国家。主体必须具有行为能力,根据其类型和在拍卖关系中的角色,法律对其行为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拍卖行为能力可以通过权能的存在来衡量。
拍卖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是与某法律事实有直接关系的人,他们通过行为直接创设、变更、消灭某一法律关系。根据在拍卖中扮演的角色分类,当事人可分为委托人、拍卖人和买受人。
拍卖人是拍卖法律关系中最主要的主体,其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是委托人、代理人,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拍卖人的资格包括注册资金、固定场所和设施、法人资格、规范制度、拍卖专业人员等条件。
委托人是真正的卖主,可以是拍卖物的所有权人或经营权人,必须具备完全的行为能力,并拥有拍卖标的的所有权或处分权。
买受人是拍卖关系中的买主,包括竞买人和买受人。竞买人是不确定的买主,买受人是确定的买主。竞买人和买受人需要具备一般行为能力和特殊行为能力。
拍卖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的利益对象,与之相关联的概念是“标的”。拍卖标的应当是委托人所有或依法可以处分的物品或财产权利。禁止买卖的物品或财产权利不能作为拍卖标的。限制流通的物品或财产权利在拍卖前需要办理审批手续。
根据我国《拍卖法》的规定,政府机构及司法行政部门可以通过招投标和参与拍卖的方式作为资产来源的渠道,但其行为同样受《拍卖法》的调整,不应有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