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证据链的构成要素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动关系的认定法律知识

劳动关系证据链的构成要素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3-30

 
394870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

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如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可以作为证据来证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二、身份证明文件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可以作为证据来证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三、招聘记录

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可以作为证据来证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四、考勤记录

劳动者的考勤记录可以作为证据来证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

其他劳动者的证言可以作为证据来证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其中,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招聘记录和考勤记录的相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主体资格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劳动者必须年满16周岁,并依法行使劳动权利。对于某些工种如井下工作、繁重体力劳动等,对未成年劳动者和妇女有所限制。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

劳动者必须受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的管理。这些规章制度必须是依法程序制定的,并已向劳动者公示。

三、劳动者提供有报酬的劳动

劳动关系的特点之一是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而劳动者提供职业性的劳动。如果没有劳动报酬,就不能构成劳动关系。

四、劳动者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劳动者必须在用人单位工作一定的期限,才能构成劳动关系。这体现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可以参考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身份证明文件、招聘记录、考勤记录和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证据来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劳动者应当尽可能提供更多相关证据,使其形成证据链相互印证,增加证据的效力。

劳动关系的法律特征

劳动关系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一、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促进就业

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以促进就业。

三、适用范围

劳动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包括外资企业。

劳动关系的认定

劳动关系的建立从用工之日起开始。劳动关系应当通过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来确认。如果已建立劳动关系但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在用工前就订立了劳动合同,劳动关系从用工之日起建立。

延伸阅读
  1. 犯罪构成的内容是什么
  2. 行政收费的法定构成要素具体有哪些
  3. 表见代理的构成要素
  4. 涉外继承诉讼指引
  5. 房地产法律关系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劳动关系热门知识

  1. 建筑企业的劳动关系认可及法院的态度
  2. 被判处有期徒刑期间社保缴费的效力问题
  3. 关于劳动人事关系转移
  4. 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及劳动法的倾斜保护
  5. 农民工工资拖欠的法律解决途径
  6. 工程劳务协议
  7. 年满50周岁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
劳动关系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