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1-24
确认免责条款的效力,类似于确认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必须满足一定的法律要件。只要经过当事人协商确定的免责条款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法律就承认其效力,否则合同自由就不存在。要确认免责条款的有效性,需要具备以下法律要件:
合同的本质是一种合意,合同的成立意味着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这个意思表示必须明确且真实,合同中的条款必须是经过双方当事人深思熟虑后形成的。
双方的意思表示通过一定的条款表现出来,意思表示一致应当表现为对合同全部条款和内容的协商一致。即使是格式合同,也必须对规定的条款(包括附加条款)达成一致。
合同中免责条款的订立必须保障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名誉、财产等不受损害,必须维护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和利益,否则免责条款无效。
合理分配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益与风险是免责条款的主要功能,也是其合理性因素。在司法实践中,大多数免责条款是在现有的价格、保险等机制背景下合理分配风险的措施,旨在维护企业的合理经营、平衡条款使用人、相对人乃至第三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免责条款不是否定国家强制性规定的手段,也不是否定法律的谴责和否定违约以及侵权。
格式合同免责条款的提供者必须尽到说明义务。格式合同不同于其他合同,它是由提供合同的一方事先拟定好相应的免责条款,且拟定合同条款的一方一般属于垄断行业,如邮电、铁路、航空、保险等行业。他们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事先拟定好条款,包括免责条款。提供者对各项内容比较熟悉,特别是对免除或限制自己责任的内容经过反复研究,以免自己承担过多责任。而对另一方当事人来说,由于对格式条款的内容事先不知,一旦想订合同才接触相关条款,而格式条款的内容又多又细,他们往往只注意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很少留意到对方设定或隐藏的免责条款。此外,这些免责条款往往表述得似是而非,非专业人员很难一下子看清其中的奥妙。因此,合同法规定要求提供格式合同者在订立合同时,必须以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当事人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的条款,并对这些条款予以说明。如果格式条款的提供者在订立合同时未尽提请对方注意和说明的义务,属于强迫对方当事人接受不公平条款,该免责条款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