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协议中免责条款的法律要件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25
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合同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可能会涉及到双方发生纠纷之后的处理方式,如果在合同中规定的免责条款的话那么这个免责条款应当怎样进行书写?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确认免责条款的效力
确认免责条款的效力需满足一定的法律要件,与确认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相同。通常情况下,只要免责条款是经当事人协商确定的,并且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法律就承认其效力。否则,合同自由就无从谈起。确认免责条款有效的法律要件包括:
二、符合社会公共利益要求
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必须保障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名誉、荣誉和财产等权益,同时维护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和利益。否则,该免责条款将被视为无效。
三、合理分配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益与风险
合理分配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益与风险是免责条款的主要功能,也是其合理性的关键因素。在司法实践中,免责条款通常是在现有的价格、保险等机制背景下合理分配风险的措施。它有助于维护企业的合理经营,平衡条款使用人、相对人和第三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免责条款并不是否定国家强制性规定的存在,也不是对法律、违约和侵权行为的藐视。例如,在购销合同中,免责条款常用于分配风险,并对合同标的价格产生影响。只要免责条款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就应视为有效。然而,对于不能合理分配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益与风险,以及限制或剥夺另一方当事人权益或故意增加其风险的免责条款,则应视为无效。
免责条款的定义和法律效力
免责条款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用于免除或限制其未来合同责任的条款。免责条款通常由一方当事人写入合同或格式合同中,作为明确或隐含的意思要约,以使另一方当事人同意并使其具有法律效力。从本质上讲,免责条款是指合同中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或提供格式合同时,为了免除或限制一方或双方当事人责任而设立的条款。因此,免责条款以意思表示为要约,旨在限制或免除当事人未来的责任,属于民事法律行为。《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有效期为2020年12月31日止,届时将被《民法典》所取代。例如,在《民法典》生效前,现行的《合同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合同中的以下免责条款无效:(一) 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二) 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