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上不能履行合同是否构成违约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履行 > 履行不能法律知识

客观上不能履行合同是否构成违约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3-10-24

 
61706
依据合法法的规定,双方签订合同后就应该按合同的约定履行合同,如果一方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的就构成违约,要承担违约的责任。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合同是客观上不能履行的,那么客观上不能履行合同是否构成违约?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不能履行合同是否构成违约的判断

不能履行合同,又称为给付不能,是指债务人在客观上已经没有履行能力,或者法律禁止债务的履行。不能履行可以分为自始不能履行和事后不能履行两种情况,通常以合同订立时为标准。自始不能履行是合同无效的原因,而事后不能履行则是违约的一种类型。

自始不能履行和事后不能履行的区别

自始不能履行和事后不能履行的区别在于债务人是否具有免责事由,以及根据风险负担规则或违约责任规则的处理方式。自始不能履行是指合同无效,此时债务人不承担违约责任。而事后不能履行则是指债务人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时由于某种暂时的障碍导致无法履行,此时债务人可能需要根据免责事由、风险负担规则或违约责任规则来处理。

永久不能履行和一时不能履行的区别

永久不能履行是指在合同履行期限或者可以为履行的期限届满时无法履行,属于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而一时不能履行则是指在合同履行期满时由于暂时的障碍导致无法履行,此时可以视为部分不能履行,也可构成违约责任的要件。如果一时不能履行后障碍消除后债务人仍不履行,可以视为迟延履行,也可构成违约责任的要件。

全部不能履行和部分不能履行的区别

全部不能履行是指合同履行期满时无法履行,属于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而部分不能履行是指合同履行期满时无法履行的部分,自然属于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如果债务人在能履行部分而不履行时,也构成违约责任。

事实上不能履行和法律上不能履行的区别

事实上不能履行是指基于自然法则而导致的不能履行,例如特定物的灭失。法律上不能履行是指基于法律规定而导致的不能履行,例如出售禁止流通物。如果在合同订立之后,履行之前,标的物被禁止流通,属于法律上的不能履行,违约人可以免责。如果在合同订立之后,特定标的物意外灭失,出卖人无法交付,属于事实上的不能履行。对于嗣后履行的事实上不能履行是否构成违约责任,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标的物因不可抗力灭失,出卖人可以免责。如果承揽人转产导致无法交付工作成果,则应承担违约责任。

延伸阅读
  1. 建筑工程发包和承包的行为规范
  2. 担保合同及于违约责任
  3. 合同先履行一方的中止履行条件
  4. 一、合同履行期限的约定和迟延履行责任
  5. 要求履行合同是否有诉讼时效的限制

合同履行热门知识

  1. 合同法律师探讨先合同义务的若干问题
  2. 不能履行的法律依据
  3. 房租逾期多久不交算违约
  4.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及解除合同
  5. 人间“蒸发”:借款人逃避还款责任
  6. 股权转让协议
  7. 网站不履行合同如何赔偿
合同履行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合伙投资(经营)协议&合同(书)范本
  2. 茶叶项目合作协议范本
  3. 居间合同起诉状范本
  4. 动产买卖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