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11-25
为了便于实施诈骗的目的,行骗者采取了一种合法的手段,即持伪造的或他人的身份证件,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成立公司。随后,他们以公司名义招聘员工、培训员工,并由员工进行诈骗。整个诈骗过程中,真正的幕后策划人始终不露面。因此,合同诈骗案件最终追究刑事责任的通常是公司的业务员或一般员工,而隐藏在合法公司后面的策划人因为很少直接与受骗者接触,从而得以逃避法律制裁。以合法公司名义行骗可以减少行骗的风险,并增加行骗手段的隐蔽性。更有甚者,公司连自己招聘的员工都骗,情节十分恶劣。例如,钟某某、梁某某合同诈骗一案,正是通过依法成立的某市某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名义行骗。为了"增加收入",他们还在该市内成立多家分公司行骗,由于欺骗性大,连该公司的部分业务员甚至都上当受骗。
行骗者大多是有多次行骗劣迹的老手,一旦罪行被识破,他们就会立即逃之夭夭。当他们认为风声不紧的时候,就会重新开始行骗活动。由于他们对于行骗手段非常熟悉,所以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迅速成立诈骗组织,实施诈骗行为。为了逃避法律惩罚,他们会吸取教训,得手后立即销声匿迹,给有关部门查办造成困难。例如,郑某某合同诈骗一案,郑某某及同案人王某某等人案发前在某某生态农庄工作。该农庄被查处后,郑某某和王某某又到某市某贸易有限公司继续进行诈骗活动。正是由于熟悉"业务",使得该公司在短短1个月的时间内共骗取被害人人民币20多万元。
公证和律师见证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法律见证形式。行骗者利用这两种形式,容易抓住受骗者的心理,从而使合作项目和合同的真实性得到体现。受骗者常常认为,合作项目和合同都是受法律保护的,若对方违约,通过法律程序可以保障自己的权利。这种心理使得受骗者完全相信行骗者,从而被行骗者多次骗走财物,有时甚至连续被骗还毫无察觉。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方法通常在受骗者犹豫不决时使用,行骗者只要使用这种办法,受骗者都会相信并上当受骗。例如,吴某、李某某合同诈骗案,两被告人将与被害人签订的合同予以公证或律师见证,使被害人对合同内容的真实性深信不疑,从而得以骗取人民币50多万元的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