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有怎样的表现形式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方式及预防法律知识

合同诈骗有怎样的表现形式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11-10

 
55898
合同履约率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70%下降到50%,在没有履行的合同中,相当一部分是利用合同进行诈骗,且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合同诈骗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由于此类案件增多,导致经济领域出现严重的合同信誉危机,污染了社会风气。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就简单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法律知识。

合同诈骗的表现形式

一、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勾当

行骗者为了实施诈骗目的,采取伪造或使用他人身份证件,通过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成立公司的方式,以公司名义招聘和培训员工,由员工来实施诈骗活动。在整个诈骗过程中,幕后策划人始终不露面。因此,合同诈骗案件通常追究刑事责任的是公司的业务员或一般员工,而策划人因为很少直接接触受骗者,因此能够逃避法律制裁。以合法公司名义行骗,可以降低风险,增加行骗手段的隐蔽性。有些行骗者甚至欺骗自己招聘的员工,情节极其恶劣。

二、重操旧业者多次实施诈骗

行骗者通常是经验丰富的老手,多次实施诈骗活动。一旦他们的罪行被发现,就会立即逃离。当他们认为风头过去时,就会再次开始行骗。由于他们对行骗手法非常熟悉,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重新组织诈骗团伙,实施诈骗活动。为了逃避法律惩罚,他们会吸取教训,一旦得手就立即销声匿迹,给执法部门带来困难。

三、运用见证手法获取信任

合同诈骗常常采用公证和律师见证的形式,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法律见证形式。行骗者容易抓住这种心理,因为公证和律师见证这两种形式在社会上有良好的效果,老百姓也很熟悉。行骗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证明合作项目和合同的真实性。受骗者往往认为合作项目和合同受到法律保护,如果对方违约,可以通过法律程序保护自己的权益。这使得受骗者完全相信行骗者,像吃了定心丸一样,从而多次被行骗者骗走财物,有时甚至连续被骗而毫无察觉。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方法通常在受骗者犹豫不决时使用,只要行骗者采用这种方式,受骗者就会相信并上当受骗。

四、冒用他人名义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单位证明等证件,并善于伪装,虚张声势,甚至借用他人资产显示自己的实力,对受害单位方的主管人员进行行贿,以获取他们的信任。

五、伪造担保票据非法获取

行骗者通过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虚假产权证明来作为担保,实施合同诈骗。犯罪分子可能利用高科技手段伪造这些票据,使其看起来真实,或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这些票据,不容易被察觉。

延伸阅读
  1. 试论合同诈骗罪在实践中的认定和特征
  2. 合同形式的概念
  3. 口头合同自哪些时候生效
  4. 合同能不能口头约定
  5. 口头协议没证据怎么办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合同欺诈行为
  2. 合同诈骗法网难逃 笔迹鉴定现真相
  3.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4. 签订制作合同不履行被解除 歌手张咪被判连带赔偿
  5. 合同诈骗罪追诉期限规定
  6. 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期是多久
  7. 构成合同诈骗罪的要件有哪些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