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构成合同诈骗罪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劳动合同欺诈法律知识

如何解读构成合同诈骗罪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3-23

 
55715
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或者是合同一方当事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与之签订或履行合同的行为。

法律咨询:蔡某因合同诈骗罪面临法律责任

案情背景

2005年8月19日,蔡某与阮某、孙某签订租赁合同,承租了鄂州市**兴民水运公司所有的鄂州机5号机驳船,租期三个月。蔡某将船驶入九江市庐山区新港镇水域,准备经营打砂。因故业务未能开展,于是,蔡某委托当地的高某联系买主。2005年9月1日上午,在中间人的联系下,安徽人秦某前来看船,双方当即以17.6万元达成买卖协议。下午秦某将人民币16万汇至蔡某用他人身份证新开的帐户上,双方约定余款在船到目的地后付清。当晚,秦某在船上发现蔡某签订的租赁合同。

律师回答:蔡某应构成合同诈骗罪

相关法律知识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办法,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行为上主要表现为刑法所列举的六种情形:

  1. 虚构单位名义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即虚假主体;
  2. 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即虚假担保;
  3. 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即以履行小额合同引诱诈骗;
  4. 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即携款逃匿诈骗;
  5. 其他方法诈骗。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在于,合同诈骗罪采用特定的利用合同签订、履行合同的手段进行诈骗,不是泛指的诈骗手段。因此,合同诈骗在侵害的客体方面也具有复杂性,即除侵犯他人的财产所有权外,还同时侵犯合同的管理制度和诚实信用的市场秩序。

延伸阅读
  1. 本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2. 不兑现承诺属于诈骗吗
  3. 强制医疗的执行地点
  4. 医院欺诈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5. 合同诈骗罪的刑事责任和相关知识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通过合同进行欺诈七种形式
  2. 案情简介
  3. 法律咨询:商品房转让中的欺诈行为
  4. 劳动合同无效案件:求职者编造简历导致权利无法保障
  5. 梁-涛与劳动服务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无效性问题
  6. 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7. 合同无效时的赔偿责任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