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合同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法律知识

诈骗罪、合同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

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5-01-23

 
55705

诈骗类犯罪行为及其区分

一、诈骗罪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各种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常见的诈骗手段包括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使用虚假的票据或产权证明作担保、诱使对方签订合同但没有履行能力、收受财物后逃逸等。

二、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常见的合同诈骗手段包括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使用虚假的票据或产权证明作担保、诱使对方签订合同但没有履行能力、收受财物后逃逸等。

三、票据诈骗罪

票据诈骗罪是指行为人利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以金融票据为工具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常见的票据诈骗手段包括使用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冒用他人的票据、签发空头支票或与预留印签不符的支票、出票人签发无资金担保的汇票、本票或虚假记载等。

四、合同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的区别

合同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的区别主要在于犯罪手段和侵犯对象。合同诈骗罪主要通过签订、履行合同的方式骗取财物,而票据诈骗罪则是通过使用伪造、变造的票据骗取财物。此外,合同诈骗罪侵犯了国家的合同管理制度,而票据诈骗罪侵犯了国家的票据管理秩序。被骗人在合同诈骗罪中往往自愿交出财物以履行合同,而在票据诈骗罪中往往被骗人误以为交易已完成。

五、合同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的法条竞合

如果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利用空头支票或伪造的汇票骗取财物,将触犯多个刑法规定,此时发生法条竞合。根据刑法禁止重复评价的原则,一般应以票据诈骗罪定罪处罚。如果两罪包容,则依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处理;如果两罪交叉,则从一重处罚。由于票据诈骗罪的法定刑较高,选择以票据诈骗罪定罪处罚是合理的。

特殊的“诈骗罪”

一、利用劳动合同诈骗

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是指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协议,不包括劳动合同和行政合同等非合同法意义上的合同。因此,利用劳动合同、行政合同等进行诈骗行为不构成合同诈骗罪,而应定为诈骗罪。典型案例包括皮包公司通过收取保证金等方式骗取应聘人员财物的行为。

二、利用法院裁判诈骗

利用法院裁判进行诈骗的行为表现为行为人虚构事实、伪造证据等方式,通过民事裁判骗取对方财物。与一般诈骗罪相比,利用法院裁判诈骗具有特殊性:意思表示不同,受害人往往知道事情真相但被迫执行判决;被骗对象不同,受害人不是被骗人,而是审判机关。此外,利用法院裁判诈骗与帮助伪造证据罪构成牵连关系,应从一重处罚,定为诈骗罪;与伪造证据罪不构成牵连关系,因为在民事诉讼中伪造证据不应追究刑责。

三、银行卡诈骗

银行卡包括信用卡和借记卡。针对信用卡,刑法对其设立了特殊罪名;而对于借记卡则没有。以拾得他人借记卡后冒名取款为例,分析诈骗罪与侵占罪、信用卡诈骗罪及盗窃罪的关系显得必要。

拾得借记卡冒名取款不构成侵占罪,因为侵占罪要求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被侵占财物,而拾得借记卡后并没有拒不返还的情况。此外,侵占罪要求被侵占的财物是可以直接或等同于现金的具有使用价值的财物,而借记卡只是一个财物载体,本身并不具备使用价值。

利用借记卡而非信用卡进行冒用他人财物的行为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的目的在于惩治恶意透支、滥用信用卡透支功能的行为。

盗窃他人信用卡后使用构成盗窃罪。盗窃罪的特点是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盗窃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符合该特点。然而,盗窃罪与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为发生交叉竞合,应根据定罪原则从一重处罚,定为盗窃罪。

延伸阅读
  1. 挪用合同款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2. 合同诈骗罪的法律解释
  3. 合同诈骗罪的定义和意义
  4.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标准
  5. 合同犯罪的情形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2020年最新合同诈骗罪辩护词的撰写方法
  2. 虚假债权转让是否构成刑事责任
  3. 合同诈骗罪立案金额
  4. 签订虚假合同的法律责任
  5. 被告人卢*征因合同诈骗罪被判刑
  6. 案情简介
  7. 如何向相关机构举报企业诈骗银行贷款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