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债权转让是否构成刑事责任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04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债权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让债权的,转让债权需要通知债务人的,债务人可以行使抗辩权,那么虚假债权转让是不是刑事责任?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情形之一:1. 以虚构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2. 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为担保;3. 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式,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4. 收受对方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逃匿;5. 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财物。
二、公司债权转让个人需要满足的条件
1. 必须有有效存在的债权。债权转让必须基于有效存在的债权。无效的债权转让或转让已经消灭的债权是不被允许的,这是为了保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2. 债权转让人与受让人必须达成合意。债权人与受让人必须达成债权转让协议。债权转让是一种处分行为,必须符合民事行为的生效条件。如果债权转让的主体不适合,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签订的债权转让合同将无效。因此,有效的债权转让协议是债权转让的必要条件。3. 转让的债权必须具有可让与性。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有四种合同权利不得转让:- 基于个人信任关系而产生的债权;- 以特定身份关系为继承的债权;- 从权利的债权,即从权利依主权利的转让而转让,若将从权利和主权利分类而单独转让,则为不允许的;- 根据合同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债权;- 根据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4. 必须进行转让通知,未经通知,转让对债务人不产生效力。
总结
虚假债权转让构成合同诈骗罪,若诈骗金额较大,则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债权转让个人需要满足债权的有效存在、双方的合意、可让与性以及转让通知等条件。以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