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法律知识

如何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

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4-05-11

 
55606

如何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

合同诈骗罪的定义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

合同欺诈的定义

合同欺诈是指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追求利益为目的,在订立或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当事人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从而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决定,不平等地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的要点

主观方面的区别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在主观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包括故意内容、形式和产生的时间等方面的不同。

客观方面的区别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在客观方面也存在差异。包括欺诈行为的种类、完成形态、行为方式、程度和侵害权利属性的不同,以及法律后果的差异。

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的实践方法

非法占有目的的存在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非法占有目的是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必备条件。在实践中,可以分阶段进行判断。首先,合同签订之前,非法占有的目的只是行为人的一个“想法”,并没有付诸行动,因此难以找到事实依据来判断。其次,在合同签订之时,可以考察行为人是否虚构主体资格或具有履约能力。最后,在合同签订之后,可以观察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的履约行为以及对标的物的处置情况,从而推断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

非法获取财物数额的大小

合同诈骗罪是数额犯,要求行为人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才能构成犯罪,而合同欺诈行为对数额没有要求。在判断合同诈骗罪时,除了考虑财物数额的大小,还要结合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来认定。只有当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并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行为时,其非法所得数额才能成为影响欺骗行为法律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此外,在认定非法获取财物数额时,应区分既遂状态和未遂状态,以实际损失或行骗数额为标准来判断。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确保法律的适用和公正性。
延伸阅读
  1. 合同诈骗罪的既遂与未遂的认定标准
  2.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问题
  3. 合同诈骗罪与一般合同纠纷的界限如何确定
  4. 合同诈骗罪案例:提供法律帮助
  5. 合同诈骗罪案例分析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
  2.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
  3. 合同诈骗罪的瑕疵及解决方法
  4. 古董字画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的欺诈行为成立标准
  5. 伪装诈骗:警惕陌生人的金钱关系
  6. 合同欺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7. 合同欺诈的构要条件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