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是否要收原件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公证法 > 公证程序法律知识

公证是否要收原件

点击数:34 更新时间:2025-05-09

 
431878

公证手续需要收取原件,以确保其法律效力。

公证件与原件的区别

公证件与原件在开具单位和效力方面存在差异。

公证书是对原件在法律意义上的认可,只有经过认可的原件才能获得公证书。公证处作为司法局的直属科室,现已独立出来但仍隶属于司法系统。

公证的法律效力

公证行为产生的一切效力均为证据上的效力。

证据效力

任何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以及事实经过公证证明后,国家将对其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认可,从而产生法律上的证据效力。在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如果涉及某项文书,而该文书已经经过公证证明,法院将确认其效力,并可直接采用该证明作为证据,除非有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相反证据。

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

根据法律规定,某些法律行为必须经过公证证明才能生效。不同的法律行为对形式的要求不同,包括口头、书面和公证证明等方式。这取决于该法律行为所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关系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对第三方的影响。即使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当事人自行协议将公证证明作为双方法律行为必要的形式条件之一时,该法律行为也必须经过公证证明才能成立。

债权文书的强制执行效力

对于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权文书,如果双方对权利义务关系没有争议,并经过公证证明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当债务人拒不履行时,债权人可以直接申请人民法院进行强制执行,无需起诉。

公证行为的定义

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证明的活动。

公证制度的作用

公证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的一部分,是一种司法手段,旨在预防纠纷、维护法制和巩固法律秩序。

与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诉讼活动不同,公证机构的证明活动是在民事争议发生之前,对法律行为和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事实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认可,以防止纠纷并减少诉讼。公证机构不能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争议,而人民法院的诉讼活动则是在民事权益纠纷发生后由当事人提起诉讼,旨在作出裁决。

公证行为

中国公证机关办理以下公证行为:

证明法律行为

公证机关可以证明合同、委托、遗嘱等法律行为。

证明法律文书

一切在法律上有效的文书均可经公证机关证明。包括书面形式的法律行为也属于法律文书。

证明法律事实

公证机关可以证明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法律事实分为行为和事件两类,行为是指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件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可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事实,如死亡。

证明非争议性事实

某些事实可能不会引起法律后果,但为了避免日后可能发生的争议,也可以通过公证机关进行证明,例如证明某人的住所地或亲属关系。

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文书证明

对于追偿债款、物品的文书,如果公证机关认为无疑义,可以在该文书上证明其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证据保全

当事人在提起诉讼之前,如果存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为了准备将来的诉讼需要,可以向公证机关申请采取措施,保全证据。

遗嘱和文件的保管

公证机关可以承担遗嘱和文件的保管工作。

延伸阅读
  1. 公证的法律效力及其作用
  2. 家庭协议书的法律效力问题
  3. 房产公证的法律效力
  4. 公证证据的效力
  5. 婚后个人财产公证怎么办

公证法热门知识

  1. 公证处的介绍
  2. 全权委托公证的法律效力
  3. 强制执行效力债权文书公证的概念和特征
  4. 最新房屋强制执行公证效力的法律意义
  5. 公证的法律效力及其价值
  6. 移动公证:电子证据的法律作用和功能
  7. 买房公证的法律效力
公证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