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合同进行欺诈七种形式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方式及预防法律知识

通过合同进行欺诈七种形式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3-30

 
424802
在生活中,合同欺诈的案例屡见不鲜。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看懂合同,如何才能避免上当受骗呐?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合同欺诈的七中手段。让大家以后可以放心的签合同。

溜“人去楼空”

溜“人去楼空”是三无公司在经济交往中惯用的骗术。这些人往往以签订数额巨大的购销合同取得对方的欢心,尔后以少量预付款骗取大宗货物,或以少量货物骗取巨额资金,最后就"人去楼空"逃之夭夭。

例如,某商贸中心与一家企业签订了1000吨棉花的供销合同。合同签订后,该商贸中心向企业供货100吨,并表示正在办理车皮计划。企业信以为真,将全部货款汇入供方帐户。结果,供方开始推迟供货,并最终逃离。企业发现供方已退租房屋,货款已被提出走。

蒙搞文字游戏

蒙搞文字游戏是一种常见的欺诈手段。骗者在合同中使用技术标准苛刻的条款,以骗取合同保证金、技术转让费等,倾销伪劣原材料,牟取暴利。

例如,某食品加工厂与一批生产厂家签订了加工承揽合同。合同规定,承揽方向定做方交付合同保证金和技术培训费,并按时完成加工任务。然而,承揽方在加工过程中故意不合格,导致合同解除,定做方损失了合同保证金和技术培训费。

换围绕“换”耍“金蝉脱壳”

换围绕“换”耍“金蝉脱壳”是一种常见的欺诈手段。骗者以某单位承包人、业务员等合法身份对外签订经济合同,待货物到手后,则以低价倾销出去,收入自然归已,尔后改换面孔溜之大吉,损害合同双方的利益。

假假戏真做,玩“空头支票”

在履行经济合同时,以支票付款提货,有意交付不符合要求的支票,利用银行支票承付的时间差骗取货物。这也是一种常见的诈骗行为。

媒在经济交往中以虚假中介骗人

在经济交往中,以虚假中介骗人是一种普遍的手段。中介机构在合同骗局中起着介绍的作用,即使合同被识破,中介合作已执行完毕,追回中介费的法律依据不足,只能损失了事。

套在竞争的市场面前设置陷阱

套在竞争的市场面前设置陷阱是一种常见的欺诈手段。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骗者在对产品的验收、咨询和运输环节中设置圈套,以少充多、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方式进行欺诈。

炒社会上虚假事实进行欺诈

炒社会上虚假事实进行欺诈是一种常见的手段。不法分子编织奇绝故事,引人签约上当,以达到不可告人之目的。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不法分子还会不断变换招术,利用经济合同骗取财物。因此,广大企业需要加强学法、守法、用法,有关部门也需要加强执法力度。

延伸阅读
  1. 遗赠扶养协议的特点
  2. 合同转让的主要形式
  3. 车辆抵押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4. 幼稚园缴纳的500定金可以退吗
  5. 股权质押在私募股权基金中的法律风险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骗取300元的处罚方式
  2. 合同诈骗罪的刑事责任和相关知识
  3. 法律咨询:商品房转让中的欺诈行为
  4. 劳动合同无效案件:求职者编造简历导致权利无法保障
  5. 梁-涛与劳动服务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无效性问题
  6. 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7. 骗子的伎俩及识别方法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摄制组聘用合同范本
  2. 兰州市劳动合同范本
  3. 大连市劳动合同范本
  4. 杭州市劳动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