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遗失物不归还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担保法律法规 > 物权法法律知识

拾得遗失物不归还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6

 
413540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偶尔在路上捡到他人遗失的物品。从道德和法律的层面上而言,拾到人应该及时将物品交给失主,或者交给公安机关。如果拒绝归还遗失物,当事人不仅会受到道德谴责,还会承担一定法律责任。那么,拾得遗失物不归还会有什么后果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就给大家具体讲解下。

民事诉讼和刑事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拾得遗失物后,拾得人有报告、保管和归还的义务。如果拾得遗失物不归还,对方可能会提起民事诉讼。如果涉及的金额较大,拾得人还可能被指控犯有侵占罪,并面临公安机关的刑事追究。因此,拾得遗失物不归还可能导致民事和刑事法律责任的承担。

拾得遗失物的定义和行为能力

拾得遗失物是指发现并实际占有该遗失物的行为,即发现和占有的结合。拾得遗失物是一种事实行为,拾得人的行为能力与此无关。

不当得利和侵占罪

将他人财物据为己有,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属于不当得利。此外,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将他人遗忘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交出的行为,将被视为侵占罪并受到处罚。然而,如果拾得人没有拒不交出捡拾物的情节,不能认定为犯罪,也不能根据刑法进行惩罚,而只能由民事法律规范进行调整。

侵占罪的构成和处罚

如果失主要求返还遗失物而拾得人拒不归还,并且涉及的金额达到犯罪标准,这将构成侵占罪。根据《刑法》第270条的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退还的,将受到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的处罚;如果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将受到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处罚。同样,将他人的遗忘物或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交出的行为,也将受到类似的处罚。

拾得遗失物的法律效果

返还给权利人

拾得遗失物后,应当返还给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将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如果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并知道权利人,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如果不知道权利人,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之前,拾得人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如果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遗失物损毁或丧失,拾得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权利人在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必要费用。如果权利人设有悬赏寻找遗失物,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履行承诺的义务。如果拾得人侵占遗失物,将无权要求权利人支付保管遗失物等费用,也无权要求权利人履行承诺的义务。如果遗失物在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无人认领,将归国家所有。

拾得人的义务

1、报告义务:拾得人在拾得遗失物后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将其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2、保管义务:拾得人在将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之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如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遗失物损毁或灭失,拾得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3、返还义务:遗失物的权利人享有返还请求权,拾得人应当将遗失物返还给权利人。

担保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担保物权的顺位规则及其核心效力
  2. 拾得遗失物不归还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3. 人被监察委留置的严重性
  4. 股票质押的法律规定及应对措施
  5. 封闭空间的遗失物归属的法律判定
  6. 国家房地产法律法规中的支付问题
  7. 城市房地产法中的登记内容
担保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