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05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证人在出庭作证时,必须出示能够证明其身份的证件。法院有责任对案件涉及的所有证据进行细致、深入的审查,以识别伪证或有瑕疵的证据。因此,法院首先需要确认证人是否确系法院传唤的证人,而这就需要证人出示身份证件。同时,法庭应当告知证人诚实作证的法律义务和作伪证的法律责任,以督促证人诚实作证。
法院在证人出庭作证时,应当审查证人的作证能力。如果需要,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交由相关部门进行鉴定,以确保证人具备作证的能力。
为了保证证人证言的可信度,避免证人受到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影响,以及庭审气氛的干扰,证人在出庭作证期间之外的时间不得旁听案件的审理。研究表明,人在潜意识里有接受占优势地位者观点的倾向,这种倾向会影响证人作证的真实性。因此,为了防止证人根据他人观点对其亲历的具体事实进行剪裁和取舍,有必要对证人进行隔离。
法庭在询问证人时,不允许其他证人在场,但可以组织证人对质。这是为了保证证言的可信度,避免证人在不正当的引导和压力下改变证言。如果证人之间的陈述相互冲突或不一致,法庭可以组织证人对质,由证人之间互相辩驳,以确定哪个证人的证言更可信。
需要注意的是,在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特殊情形下,证人经法院准许可以不出庭,而由当事人提交书面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