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行政关系的特征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动关系的认定法律知识

劳动行政关系的特征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5-03-08

 
406997

劳动行政关系是指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由另一方用于同其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在实践中,各国将劳动行政关系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因其与劳动关系密切相关。劳动行政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以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基本目标

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劳动行政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行政关系应当反映劳动关系的本质,并对劳动关系起到促进和保护的作用。

以维护社会利益为价值取向

在劳动力市场中,市场机制往往偏向效率而忽视公平。如果劳动关系完全由市场调节,其内在的不平衡性将导致激烈的冲突。劳动行政关系通过公权力的介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从而维护社会利益。

以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为重要方式

随着劳动行政管理任务的增加,一些国家将分权化程度视为衡量劳动行政系统管理效率的重要标准。各国都在探索分权模式,从“咨询性行政管理”到建立各种“准国家机构”。在中国,劳动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使国家机关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劳动力。国家机关将重点转向劳动关系的两端,即劳动关系建立前和终止后产生的社会关系,即以社会劳动力为管理对象。随着社会劳动力管理任务的增加,劳动行政机关授权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等从事一部分社会劳动力的管理服务任务。这些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的机构已经融入整个行政管理系统,并成为劳动行政管理的重要特征。

国家行政机关中的劳动关系是否存在

根据《劳动法》第二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也适用本法。劳动部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劳动法适用范围,包括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勤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非工勤人员,以及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因此,国家行政机关可以与个人签订劳动合同并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延伸阅读
  1. 转劳动关系异地工作的保障
  2. 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及本案分析
  3. 劳动关系的法律特征
  4. 农村兄弟财产分割协议应该怎样书写才有法律效力?
  5. 劳动关系证据链的构成要素

劳动关系热门知识

  1. 发放工资记录确认劳动关系
  2. 包工头签订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3.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变更及手续
  4. 劳动关系转移及经济补偿
  5. 农民工维权:合法途径解决工资拖欠问题
  6. 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依据
  7. 私人家教的劳动关系问题
劳动关系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