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审员参与诉前保全的能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强制法 > 行政强制法律法规法律知识

陪审员参与诉前保全的能力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5-03-13

 
403829
陪审员是什么意思,人民陪审员是工作内容是什么,人民陪审员的设立结构是什么,关于人民陪审员的最新规定有些什么,什么人不能担任人民陪审员。陪审员参与诉前保全吗,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陪审员参与诉前保全吗”的内容为你答疑解惑。

人民陪审员的定义

人民陪审员,也被称为陪审员,是指在法庭审判过程中由公民组成的一部分,他们与法官一同参与审判案件。在不同的法院层级中,设立了人民陪审员工作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和管理人民陪审员的工作。

人民陪审员的管理工作

人民陪审员的管理工作包括人事管理和日常管理两个方面。人事管理由人民法院的政工部门负责,他们可以设立非常设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人民陪审员的人事管理工作。而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则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管理部门。

人民陪审员的条件和限制

条件

根据相关文件的规定,公民要担任人民陪审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必须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 必须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 年满二十八周岁;4. 品行良好、公道正派;5. 身体健康。此外,一般情况下,担任人民陪审员还需要具备高中以上的文化学历,但在农村地区和贫困偏远地区,德高望重的人士不受此限制。

限制

根据最新规定,有三类人员不能担任人民陪审员:1.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2. 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的执业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3. 因其他原因不适宜担任人民陪审员的人员。除此之外,还有四类人员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1. 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2. 被开除公职的人员;3. 被人民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员;4. 因受惩戒被免除人民陪审员职务的人员。

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根据最高法的消息,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已于5月启动。在北京、河北、黑龙江、江苏、福建、山东、河南、广西、重庆、陕西等10个省区市的各5家试点法院进行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工作,将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提高审判质量和公正性,促进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延伸阅读
  1. 如何查询财产被保全的情况
  2. 被执行的房产是否可以保全
  3. 申请诉前保全的费用问题
  4. 申请保全所需费用
  5. 诉讼费和保全费的支付责任

行政强制法热门知识

  1. 购买经济适用房贷款所需材料清单
  2. 行政本位模式与司法本位模式的比较
  3. 从理论角度看行政听证程序的意义
  4. 扰乱单位秩序拘留程序
  5. 如何申请成为人民陪审员
  6. 滞纳金的法律性质
  7. 行政拘留: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
行政强制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