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欠薪罪对劳动者和社会的危害性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资纠纷法律知识

恶意欠薪罪对劳动者和社会的危害性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14

 
402921
面对恶意欠薪的行为其实很多人都是非常的在意,也希望能够尽快的处理掉老板恶意欠薪,拿回自己的工资。但是你知道吗?老板有恶意欠薪行为是可以去追究他们的责任,恶意欠薪罪的危害性,怎么维权?关注手心律师网,了解更多知识。

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

恶意欠薪行为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工资是劳动者的生活来源,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条件。恶意欠薪直接侵犯了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侵犯了他们的财产权,阻断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来源。这种行为对劳动者及其家人的生存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其危害程度不亚于盗窃、诈骗等刑法犯罪行为,具有广泛性和严重性。

破坏诚实信用的市场原则

恶意欠薪行为严重破坏了诚实信用的市场原则。诚实信用是中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旨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事人对信用的遵守,否则正常的经济活动将无法进行。只有遵守诚实信用的市场原则,劳资双方的关系才能得以维系。然而,恶意欠薪行为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财产权利,还严重破坏了诚实信用原则,导致劳资双方产生信用危机,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严重损害,也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恶意欠薪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在中国,劳动力供过于求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用工单位可以在劳动力市场中占据强势地位,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他们压低劳动者的工资甚至欠薪。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往往是劳动力市场的弱者,为了维持生计,他们付出艰辛劳动,但最容易受到恶意欠薪的伤害。当前,恶意欠薪侵害的是群体性劳动者的权益,使他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权利得不到保护,加剧了贫富差距,激化了社会矛盾,容易引发群体性的讨薪行动,甚至导致上访、堵路、围堵、冲击国家机关等事件。一些劳动者甚至因为讨薪不成,生活困难,走上盗窃、抢劫等犯罪道路,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大大增加,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如何维护劳动者权益?

讨薪方式

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1. 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可以通过工会进行协调。
  2. 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举报,由其责令用人单位解决问题。
  3. 有争议的情况下,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调解。
  4. 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 可以寻求社会和媒体的支持和力量。

维权证据

如果农民工要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应提交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全部相关证据。这些证据包括:

劳动者应该注意固定和保存相关证据,以备维权之需。

恶意欠薪罪中的“薪”范围和“欠薪数额较大”如何确定?

欠薪罪中的“薪”范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欠薪罪中的“薪”指的是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规定应得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因此,欠薪的范围很广,基本包括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支付的劳动报酬,包括年终奖、提成、绩效工资等项目,而不仅仅是合同约定的“基本工资”。劳动者因单位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而获得的股票分红、期权奖励等一般也被包括在“薪”的范畴内。

欠薪罪中的“欠薪数额较大”

欠薪罪要求“欠薪数额较大”,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即可构成“数额较大”:

  1. 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3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或者拒不支付10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3万元至10万元以上。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范围内,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例如,浙江省规定“欠1名劳动者3个月以上劳动报酬且数额在8000元以上,或拒不支付10名以上劳动者4万元以上”即可构成犯罪。四川省规定“拒不支付1名劳动者3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1万元以上;拒不支付10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5万元以上”可构成犯罪。

劳动争议热门知识

  1. 公司对员工岗位调动的合法性
  2. 一裁终局劳动者不服怎么办
  3. 劳动纠纷的法律援助
  4. 劳动仲裁时效期间及中断、终止规定
  5. 用法律专业术语重新改写或者扩写的文章
  6.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和机构?
  7. 我的中介不给我差价怎么办,我只有聊天记录,去劳动局投诉有用吗
劳动争议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