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于市场价格进行强卖的行为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自主选择权法律知识

以高于市场价格进行强卖的行为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04

 
402133
强卖行为是一种违反法律的行为,强卖的表现为运用一种威胁的方式,强迫别人必须进行购买的情况,一次来获取别人的财务。这种犯罪的行为与抢劫罪有点像。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强迫交易罪、抢劫罪、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强迫交易罪、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虽然都使用了暴力或威胁手段,并非法占有他人的财物,但在具体构成要件上存在明显区别。

二、强迫交易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刑法第226条的规定,强迫交易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行为。该罪行必须发生在商品交易或服务交易中,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存在实际交易事实,且主观上以获取非法利益为目的,通过暴力或威胁手段实施强买强卖来获取或推销商品、接受或提供服务。

然而,在本案中,汤某和高某的主观意图并不是真正贩卖活鸡,而是将出卖活鸡作为诈取钱财的手段。因此,他们的行为并不符合强迫交易罪的构成要件。

三、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在客观方面存在相似之处,都可能使用威胁的方式迫使被害人立即交付财物。然而,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

  1. 非法取得利益的时间不同:抢劫罪只能在当场非法取得利益,而敲诈勒索罪的非法取得利益可以在罪犯指定或同意的时间。
  2. 威胁的效果不同:敲诈勒索罪中的威胁手段旨在使被害人产生恐惧感和压迫感,但并没有达到不能反抗的地步,被害人在决定是否交付财物上还有一定的考虑和选择余地;而抢劫罪中的威胁则是为了使被害人当场受到精神强制,完全丧失反抗意志,除当场交出财物外,没有考虑和选择的余地。

在本案中,汤某和高某要求汪某以每公斤150元的价格购买活鸡,否则威胁他无法在当地经营。虽然被害人受到了威胁并交出了财物,但他仍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和意思自由,即不以高价购买也是可行的。此外,汤某和高某并未实施劫取行为。因此,他们的行为更符合敲诈勒索罪的客观构成要件,应当以敲诈勒索罪对他们进行定罪和量刑。

消费者权利热门知识

  1. 企业对消费者的法律责任
  2. 如何有效的传媒消费维权打假报道
  3. 购车合同的法律问题及解析
  4. 超市结算价格与标价不符的法律解答
  5. 霸王条款不退费怎么办
  6. 霸王条款怎么投诉
  7. 霸王条款的规定违反了什么法律
消费者权利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