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军人违反职责罪法律知识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7-06

 
400499
军职人员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这种行为我们称之为战时造谣惑众罪。那么,战时造谣惑众罪构成要件有哪些?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主体要件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所有参加作战的军人。

二、客体要件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合成军队战斗概则》,战时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进行战斗动员和战场宣传鼓动。这要求对我军作战的正义性、战争形势和战场情势、战斗任务和完成战斗任务的意义、要求、有利条件和困难,以及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办法进行讲解,以提高官兵执行战斗任务的自觉性,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统一作战思想,激励战斗意志,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军人战时造谣惑众的行为会造成官兵思想混乱,情绪动荡,士气低落,斗志涣散,破坏战时宣传舆论秩序,最终导致军心动摇,对作战造成严重危害。

三、罪体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行为是指在战时,在部队中公开或私下使用口头、文字、图像、计算机网络或其他途径,故意制造、散布谎言,煽动怯战、厌战或恐怖情绪,蛊惑官兵,造成或足以造成部队情绪恐慌,士气不振,军心涣散。

四、罪责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责任形式是故意,即明知是散布谣言、动摇军心的行为而有意实施的主观心理状态。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认定

一、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只有在战时情况下,军职人员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行为才构成犯罪。对于那些因对上级命令、指示理解不同而随意发表一些错误言论,或者因任务较重、伤亡较大、未顺利完成任务而埋怨上级和责怪友邻部队的行为,不能当成造谣惑众的行为加以追究。对于仅一般传播战况不真实消息,或将他人的谎言蜚语加以传播、渲染,尚未造成动摇军心后果的行为,不应视为犯罪。

二、区分本罪与谎报军情罪的界限

虽然战时造谣惑众罪和谎报军情罪都涉及虚构事实并加以扩散,其虚构内容可能相似,但前者是在公众中散布编造的谣言,散布对象包括下级、同级和上级,但并非在履行职责;而后者是按隶属关系和职责要求将编造的情况向上级报告,其表现形式是在履行职责。

三、区分本罪与假传军令罪的界限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行为人也可能编造有关作战命令的谣言。与假传军令罪相比,区别在于传递虚假军令的方式和接受虚假军令的对象不同。前者不是将虚假军令直接传播给执行人,而是在公众中传播,对象是不特定的;后者则是将虚假命令传递给依照职责应执行该命令的人,假传的方式往往是正常下达命令的方式,对象是特定的。

四、战时造谣惑众罪与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

战时造谣惑众罪与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法条存在竞合关系。对于军人战时造谣惑众、扰乱军心构成犯罪的情况,应优先适用战时造谣惑众罪的规定进行处理。

延伸阅读
  1.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
  2. 危害国防利益罪的主体只能是现役军人吗
  3.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是什么
  4. 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刑事责任如何追究
  5. 战时造谣惑众罪司法解释

刑法罪名热门知识

  1. 高考作弊行为的处理措施
  2. 故意伤害罪的追诉时效
  3. 伪证罪的后果及其在法律中的认定
  4. 职务侵占罪与贪污贿赂罪的区别
  5. 妨害公务罪的构成和情形
  6. 招摇撞骗罪的法律规定
  7. 招摇撞骗罪:情节犯还是行为犯?
刑法罪名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