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国防利益罪的主体只能是现役军人吗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5-01-23
危害国防利益罪,是刑法分则规定的一类罪名。国防利益是神圣值得保护的,如果行为人有侵犯国防利益的行为,会被追究刑事责任。那么,危害国防利益罪的主体只能是现役军人吗?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危害国防利益罪的主体范围及特殊情况
特殊主体构成的犯罪
在危害国防利益罪中,大部分的犯罪主体属于一般主体,但也存在一些犯罪只能由特殊主体构成。例如,在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中,主体只能是预备役人员。
限制一般主体的特殊规定
在一般主体构成的犯罪中,由于刑法的特殊规定,部分犯罪的主体实际上受到限制,不能是任意的一般主体。例如,在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拒绝、逃避服役罪等罪中,主体只能是除军人以外的一般主体,而不能是军人。如果军人实施上述行为,应当以军人违反职责罪一章中的战时造谣惑众罪、逃离部队罪等犯罪论处。此外,对于本章某些犯罪,刑法规定只处罚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而不是处罚所有危害行为的实施者。例如聚众冲击军事禁区罪、聚众扰乱军事管理区秩序罪。另外,单位也可以构成本章某些犯罪,如故意提供不合格武器装备、军事设施罪,非法生产、买卖武装部队制式服装罪等。
危害国防利益罪的共同特征
主体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根据《刑法》第七章的规定,实施危害国防利益罪的人既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正在军队服役的现役军人。
行为的危害国防利益
危害国防利益罪的行为表现为实施了危害国防利益的行为。具体内容包括妨害军队作战和军事行动、破坏国防建设、危害国防管理秩序以及拒绝或逃避履行国防义务等。在上述犯罪中,有的属于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法律规定的行为即构成犯罪,例如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有的需要特定的时间条件,即“战时”,是构成犯罪的客观必备条件,例如战时拒绝军事征收、征用罪;有些犯罪要求造成一定的危害后果或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例如接送不合格兵员罪;还有些犯罪要求特定的犯罪对象,例如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等。
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国防利益
危害国防利益罪的具体犯罪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其共同特点和本质特征是侵害了国家的国防利益。
主观方面的故意和过失
大多数危害国防利益罪是出于故意行为,只有少数是出于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