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认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危害国防利益罪法律知识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认定

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4-07-21

 
115309

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捏造事实的行为

要确定是否构成罪行,首先需要考虑是否存在捏造事实的行为。如果没有捏造事实,而是散布有关我方不利的真实情况,即使扰乱了军心,也不能以本罪论处。但如果所散布的是有关军事机密,如我军的伤亡人数、战役失利等情况,则构成犯罪,应以故意(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进行定罪。对于军人而言,故意(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是适用的。

散布范围

其次需要考虑是否针对军人进行散布。即使存在捏造事实的行为,但如果仅在几个亲朋好友之间扩散,并未宣扬、传播到军队中,也不应以本罪论处。

战时与平时

另外需要区分的是行为发生的时间是否为战时。如果不在战时而在平时,即使捏造了一些事实,如编造军队首长偏私爱私,在转业安置、入党提干、提职调资等方面违法乱纪,造成人心浮动、军心不稳,由于其与作战利益无关,也不能以本罪论处。

扰乱军心的程度

最后需要考虑所造谣言内容是否足以扰乱军心。只有当谣言内容足以扰乱军心时,才能构成本罪。

区分本罪与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的界限

本罪与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在主观上都属于故意行为,在客观方面都涉及向他人提供虚假事实的行为。然而,两者之间存在以下区别:

涉及内容不同

本罪所捏造的事实可以涉及敌人的情况,也可以涉及我方的情况;而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的行为只能是关于敌方的虚假情况。

扩散对象不同

本罪的对象是不特定的军人;而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的行为一般是向特定的武装部队机关、首长或专门收集情报的人员提供。

结果要求不同

本罪是一种行为犯罪,只要行为人实施了造谣惑众的行为,并足以扰乱军心,即可构成本罪并定罪。而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属于结果犯罪,只有提供虚假敌情的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实际后果才能构成罪行。如果行为人既向武装部队提供虚假敌情,又向不特定人扩散并扰乱军心,应以牵连犯从一重罪论处,而不实行两罪并罚。

延伸阅读
  1.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是什么
  2. 战时造谣惑众罪司法解释
  3.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构成要件
  4. 战时造谣惑众罪认定
  5. 扰乱单位秩序的法律处罚依据

刑法罪名热门知识

  1. 故意伤害罪的追诉时效
  2. 冒充警察行为的法律性质
  3. 职务侵占罪与贪污贿赂罪的区别
  4. 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及量刑标准
  5. 寻衅滋事罪及其刑罚量刑标准
  6. 招摇撞骗罪的法律规定
  7. 招摇撞骗罪:情节犯还是行为犯?
刑法罪名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