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12-23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客体是战时宣传舆论秩序。战时激发官兵的斗志,保持部队高昂的士气,是夺取作战胜利的重要条件,也是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战时造谣惑众、扰乱军心的行为,背离国防法规定的公民国防义务和我国政治工作基本原则,挫伤军队士气,严重妨害作战,危害国防利益。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军人。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
所谓造谣惑众,是指编造、捏造根本不存在的事实或者故意歪曲夸大事实真相而在军中散布的行为。所谓扰乱军心,是指使军人受到迷惑、蒙骗,不知事实真相而产生怯战、厌战、恐怖情绪,搅乱军人心理,使其心神不宁,斗志涣散,严重影响部队命令、行动的执行。例如夸大敌方兵力或武器装备性能,编造敌军境援事实,捏造我方失利、伤亡惨重及军需物资困难,散布我方部队不协调行动或拒不执行命令的谣言,极力夸大敌方武器的战斗力、杀伤力,贬低我方武器性能,吹捧敌方领袖,贬抑我军首长,喧染战争残酷等行为,都可以构成本罪。扰乱军心是本罪的结果和目的。
行为人可以通过自己捏造并散布谣言,明知为谣言仍加以扩散,利用传话、喊话、口号、演讲、报告、电视、电影、录像等公然散布谣言,采用书信、传单、标语、书籍、抄本等散布谣言等方式来犯罪。只要内容属于捏造,并在战时针对了不特定的军人予以扩散,就可以构成本罪。行为人基于间谍、投敌叛变、武装叛乱、武装暴乱、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等犯罪的故意,捏造谣言,蛊惑、扰乱军心的,应依牵连犯按一重罪治罪科刑。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主体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所说的都是假的,会扰乱军心、瓦解斗志,仍加以宣扬、扩散。其动机可以是怯战、厌战,通过造谣惑众来达到躲避战斗的目的;也可以是因受到批评、处分,或未能评功受奖,通过造谣惑众来泄愤、报复。
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两者在主观上都出于故意,在客观方面都有在战时向他人提供虚假事实的行为,区别在于: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