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性质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证据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性质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18

 
400420

一、书证

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所记录或表示的文书,用以证明待证事实的材料。例如证明、书信、罚款单等。

二、物证

物证是指用物品的外形、特征、质量等来说明待证事实的一部分或全部物品。例如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药品等。

三、视听材料

视听材料是指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记录下来的与案件相关的事实材料。例如通过录音机记录的音响、语言,通过录像机记录的人物形象和活动,以及通过电子计算机储存的数据等。视听材料可以由当事人提供,也可以由法院主动向相关单位和个人索取或复制。

四、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是指证人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向法院提供的关于案件事实的陈述。除了精神或生理上有缺陷而不能正确表达意愿的人和案件的诉讼代理人不能作为证人外,任何公民和组织都有作证的义务。证人一般应当亲自出庭作证,但在特殊情况下不能到庭的,经法院许可后可以以书面证言的形式提供。

五、当事人的陈述

当事人的陈述是指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人向法院提出的关于案件事实和证明这些事实情况的叙述。由于行政争议是在当事人之间进行的,他们最了解争议的事实。当事人的陈述是查明案件事实的重要线索,但由于行政争议涉及当事人双方的利害关系,法院应客观对待当事人的陈述,注意是否存在片面和虚假的内容。当事人的陈述只有与本案的其他证据结合起来,综合研究审查,才能确定是否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六、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是指法院指定的专门机关对行政案件中出现的专门性问题进行技术鉴定后得出的结论。由于行政案件涉及许多专业技术管理领域,鉴定结论在行政诉讼中被广泛运用。例如卫生监督机构对药品质量进行的检验证书。

七、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勘验笔录是指法院对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现场或无法拿到法院的物证进行分析、检验、勘查后所作的记录。它是客观事物的书面反映,也是保全原始证据的一种形式。勘验笔录常用于涉及房产、土地、山林、环保管理等方面的行政纠纷。现场笔录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现场实施行政处罚或其他处理决定时所做的现场情况的记录。
延伸阅读
  1. 被告重作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情形
  2.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的规定
  3.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
  4. 行政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提出新请求怎么办
  5. 如何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网上税务举报的证据类型
  2. 伪证行为的定义和影响
  3. 审查起诉阶段的期限及程序
  4. 诉讼费用及其构成
  5.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6. 二审法官询问调解意愿
  7. 向法院提起财产保全需要多久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