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变更的法律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合同 > 变更劳动合同法律知识

劳动合同变更的法律规定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5-05

 
398670
在很多时候,劳动者要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可以进行变更的,但是在变更的时候双方需要进行协商,那么劳动合同变更的情形包括哪些?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和第三条条款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需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盖章生效。一旦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受法律保护,双方当事人应严格履行,不得随意变更合同约定的内容。然而,在合同订立时,双方有时无法明确规定涉及合同的所有问题;而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由于社会生活和市场条件的变化,合同依据的客观情况可能发生变化,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可能导致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不平衡。因此,允许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一定条件下变更劳动合同的部分内容,通过重新调整和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使劳动合同适应新情况的变化,并保证合同的继续履行。

劳动合同变更的定义和效力

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在原合同的基础上对合同内容进行部分修改、补充或删除,而不是签订新的合同。原合同未变更的部分仍然有效,变更后的内容取代了原合同的相关内容,变更协议的条款与原合同其他条款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都具有约束力。

劳动合同变更的情形

1. 双方协商一致

根据法律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只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即可变更劳动合同的约定内容。劳动合同作为劳动关系双方协商达成的协议,当然也可以协商变更。对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只要是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达成的,都可以通过协商一致进行变更。变更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采取自愿协商的方式,不允许一方未经协商单方变更合同。未经对方同意擅自改变合同内容是无效行为,变更后的内容对对方没有约束力,也属于违约行为。劳动合同的变更只是对原合同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补充或删除,而不是对合同的全部变更。对于要变更的合同内容,当事人双方必须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如果在协商过程中,一方不同意变更的内容,则该部分合同变更无效,原合同仍然有效。在变更过程中,必须遵循与订立劳动合同时相同的原则,包括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

2. 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根据法律规定,在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内容。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协议,用人单位可以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并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包括以下情况:

延伸阅读
  1. 民法典连带责任担保人的担保期限是多久
  2. 疫情对合同履行的影响及法律处理
  3.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解除条件及法律保护
  4. 合同实际履行的含义
  5. 小产权房合同中姓名更改的有效性

劳动合同热门知识

  1. 合同中的手动修改
  2. 企业要求合同变更,员工不同意如何处理
  3. 劳动法辞退补偿标准
  4.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解除合同流程
  5. 口头变更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6. 公司解散应支付员工补偿金的法律依据
  7. 公司跨市搬迁可以申请补偿吗
劳动合同知识导航

劳动合同订立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集体合同的效力
  3. 合同的加害给付责任
  4. 合同效力
  5. 合同的约定解除
  6.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7. 房屋租赁期间房屋涨价怎么办?

劳动合同下载

  1. 化妆师聘用合同范本
  2.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3. 公司股权转让协议书范本(完整版)
  4. 厦门市劳务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