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12-26
原告A和被告B于2008年下半年相识,并于2009年4月开始同居生活,他们与A的女儿一起居住。在共同生活中,双方没有约定特殊的方式来分担日常生活开支,而是共同承担。然而,由于琐事引发的纠纷导致双方的矛盾日益加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于2010年3月28日签署了一份协议,规定B支付A20万元,并由A放弃对位于虹口区临平路的房产的所有权,同时A将自己的尼桑天籁“2.5V6”赠与B。尽管签署了协议,A离开了共同住所,但不久后他们又恢复了共同生活状态。
2009年5月,A和B共同购买了上海市临平路的房屋,房产证上的所有人是A和B。购买房屋时总价为230万元,其中115万元是贷款。到2013年5月,贷款本金余额为101万元。在审理过程中,A和B一致同意将临平路房屋的价值确定为455万元。
A声称,她和B于2008年下半年开始恋爱,并很快以夫妻名义开始了同居生活。2009年4月,他们商定购买临平路房屋一起居住,并约定房屋贷款由B偿还,A负担家庭开支和B的女儿的抚养费等。然而,共同生活中,A发现B的个性极其暴躁,无法提供稳定的环境给A和孩子,导致A患上了抑郁症并提前退休。因此,他们于2010年4月分开。A要求获得临平路房屋50%的折价款,要求确认房屋中个人物品归各自所有,要求B给予经济补助48万元。
B辩称,他与A相识后认真对待双方关系,因此购买了尼桑天籁车供A使用,并且购房的大部分款项都是他出资的。购房首付款时,他曾借款支付,后来出售了自己的产权房以还款。A在首付款中出资了57万元,贷款部分全部由B承担。在A离开时,双方也约定房产归B所有。B认为,共同生活中双方产生矛盾是正常的,不足以导致A的疾病,也不存在经济补助的问题。此外,房屋贷款全部由B偿还。购房首付款中,A出资的57万元与购房无关。因此,房屋权益不应归属于A。
法院认为,男女之间只有经过合法的婚姻登记程序,双方的权利义务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A和B在相识后的生活中,虽然共同承担了生活开支,但由于缺乏合法的婚姻基础,双方的利益并没有紧密结合在一起。
2010年3月28日双方签署的协议是双方在矛盾产生后对财产进行处理的意向表达。然而,在协议签署后,双方恢复了共同生活状态,并未履行协议内容,也未在法定时效内主张。因此,该协议不能作为A和B财产分割的依据。
关于临平路房屋的分割,A和B在共同生活期间共同购买了房屋,双方都做出了贡献,产权登记上显示为共同所有。因此,该房屋应视为双方的共同财产。在还贷部分,虽然B否认双方在生活中有资金安排的约定,但根据双方的收入和日常开支的需求,可以推定B负责还贷,A负担生活开支。因此,还贷资金应由双方共同承担。在房屋产权分割时,法院将考虑房屋购买时主要资金的来源和负担,以及对房屋管理、维护、使用的主要贡献,酌情确定双方的产权比例,并根据A的实际需求确定房屋的折价款金额。
考虑到双方在形成共同生活状态时已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他们有独立判断和处理事务的能力,应该对非法同居可能造成的后果有所了解。A主张的经济补助问题与其生活后果之间无法形成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无法支持A的主张。法院希望A和B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引以为戒,总结经验教训,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一条第二款的规定,法院作出以下判决:
一、上海市临平路房屋的产权归B所有,剩余贷款由B负责偿还。
二、B应在判决生效后的10日内支付A房屋折价款141.6万元。
关于2010年3月28日双方签署的协议书是否有效,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在本案中,双方签署的协议是双方在矛盾产生后对财产处理意向的表达,协议真实有效且不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然而,在协议签署后,双方并未履行协议内容,并且已经超过了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限,因此该协议不能作为A和B财产分割的依据。
关于临平路房屋的分割,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同居期间双方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应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在本案中,A和B在共同生活期间共同购买了临平路房屋,双方都做出了贡献,产权登记上显示为共同所有。因此,该房屋应视为双方的共同财产。在房屋产权分割时,法院将考虑双方的贡献和资金来源,酌情确定双方的产权比例,并根据A的实际需求确定房屋的折价款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