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4-17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企业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可以裁员:
当用人单位面临破产并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时,可以裁减人员。
当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时,可以进行裁员。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依据上述情况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录用新员工时,应优先考虑录用被裁减的人员。
企业进行裁员时需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用人单位应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裁员情况,并提供有关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在裁减人员时,应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
用人单位需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包括被裁减人员名单、裁减时间及实施步骤,并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集体合同约定的被裁减人员的经济补偿办法。某些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裁减特定人员,如患职业病或工伤导致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以及处于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
用人单位需征求工会或全体职工对裁减人员方案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用人单位需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以及工会或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听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意见。
用人单位需正式公布裁减人员方案,与被裁减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并按照规定向被裁减人员支付经济补偿金,并出具裁减人员证明书。
劳动合同续订需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当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或其他法定、约定终止条件出现时,任何一方要求续订劳动合同,应提前30日向对方发出续订劳动合同通知书,并及时与对方进行协商,依法续订劳动合同。
如果原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已有较大改变,双方应重新协商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如果原劳动合同的条款变动不大,双方可以签订延续劳动合同协议书,并明确劳动合同延续的期限及其他需要重新确定的合同条款。
续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应将双方重新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延续劳动合同协议书(附原劳动合同)一式两份,送有管辖权的劳动鉴证机构进行鉴证,并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延续手续。
劳动合同终止时,用人单位需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用人单位必须在合同期满前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劳动者。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满前应提前一个月向劳动者提出终止或续订劳动合同的意向,并办理相关手续。
用人单位必须给劳动者出具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后,应及时向劳动者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其中包括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
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根据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或根据约定终止时,劳动合同即行终止,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当然,如果国家有其他规定,应依照其规定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用人单位未提前一个月向劳动者发出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应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劳动者是用人单位的义务,同时也是劳动者的权利。
综上所述,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应按照法定程序办理终止或续订劳动合同的手续,以避免陷入被动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