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5-25
一、引言
为了依法打击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犯罪行为,维护正常网络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现对办理此类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进行解释。
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认定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下列提供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应被认定为网络服务提供者:
- 提供信息网络接入、计算、存储、传输等服务的单位和个人;
- 提供信息网络应用服务,如信息发布、搜索引擎、即时通讯、网络支付等服务的单位和个人;
- 提供利用信息网络提供的公共服务,如电子政务、通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的单位和个人。
对于“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的情况,应综合考虑监管部门责令改正的依据、改正措施的明确性和合理性,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按要求采取改正措施的能力等因素进行判断。
三、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认定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予认定:
- 致使传播违法视频文件达到200个以上;
- 致使传播违法视频文件以外的其他违法信息达到2000个以上;
- 虽未达到前两项规定的数量标准,但按相应比例折算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
- 致使向2000个以上用户账号传播违法信息;
- 致使利用群组成员账号数累计达到3000以上的通讯群组或者关注人员账号数累计达到30000以上的社交网络传播违法信息;
- 致使违法信息实际被点击数达到50000以上;
- 其他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的情形。
四、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致使用户信息泄露的认定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造成严重后果”,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予认定:
- 致使泄露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达到500条以上;
- 致使泄露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用户信息达到5000条以上;
- 致使泄露以上规定以外的用户信息达到50000条以上;
- 数量虽未达到前三项规定的数量标准,但按相应比例折算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
- 造成他人死亡、重伤、精神失常或者被绑架等严重后果;
-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 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 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五、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其他严重情节的认定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有其他严重情节”,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予认定:
- 对绝大多数用户日志未留存或未落实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义务;
- 两年内多次被责令改正而拒不改正;
- 致使信息网络服务被主要用于违法犯罪;
- 致使信息网络服务、网络设施被用于实施网络攻击,严重影响生产、生活;
- 致使信息网络服务被用于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贪污贿赂犯罪或其他重大犯罪;
- 致使国家机关或通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提供公共服务的信息网络受到破坏,严重影响生产、生活;
- 其他严重违反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情形。
六、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的认定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予认定:
- 假冒国家机关、金融机构名义,设立用于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
- 设立用于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数量达到3个以上或注册账号数累计达到2000以上;
- 设立用于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通讯群组,数量达到5个以上或群组成员账号数累计达到1000以上;
- 发布有关违法犯罪的信息或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发布信息,具备以下情形之一:
- 在网站上发布有关信息100条以上;
- 向2000个以上用户账号发送有关信息;
- 向群组成员数累计达到3000以上的通讯群组发送有关信息;
- 利用关注人员账号数累计达到30000以上的社交网络传播有关信息;
- 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
- 两年内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利用信息网络;
-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七、为他人实施犯罪提供技术支持或帮助的认定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违法犯罪”,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但有相反证据的除外:
- 经监管部门告知后仍然实施有关行为;
- 接到举报后不履行法定管理职责;
- 交易价格或方式明显异常;
- 提供专门用于违法犯罪的程序、工具或其他技术支持、帮助;
- 频繁采用隐蔽上网、加密通信、销毁数据等措施或使用虚假身份,逃避监管或规避调查;
- 为他人逃避监管或规避调查提供技术支持、帮助;
- 其他足以认定行为人明知的情形。
八、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的认定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予认定:
- 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
- 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元以上;
- 以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五万元以上;
- 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
- 两年内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受过行政处罚,又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
- 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造成严重后果;
-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如果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查证被帮助对象是否达到犯罪程度,但相关数额总计达到规定标准的五倍以上,或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应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九、情节轻微的处理
根据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认罪悔罪态度等情节综合考虑,认为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不起诉或免予刑事处罚;情节显著轻微且危害不大的,不以犯罪论处。
十、罚金的判处
对于实施本解释规定的犯罪行为,应综合考虑犯罪的危害程度、违法所得数额以及被告人的前科情况、认罪悔罪态度等,依法判处罚金。
十一、生效日期
本解释自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