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5-01-30

 
116557

依法惩治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犯罪活动的法律适用

第一条 编造恐怖信息罪

对于编造恐怖信息、传播或放任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91条之一的规定,应认定为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

第二条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对于明知是他人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91条之一的规定,应认定为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第三条 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形

对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91条之一的“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一) 致使人员密集场所秩序混乱,或者采取紧急疏散措施的,如机场、车站、码头、商场、影剧院、运动场馆等;

(二) 影响大型客运交通工具正常运行,如航空器、列车、船舶等;

(三) 致使单位的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活动中断,如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厂矿企业等;

(四) 造成行政村或社区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

(五) 致使公安、武警、消防、卫生检疫等职能部门采取紧急应对措施;

(六) 其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形。

第四条 严重后果的情形

对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91条之一的“造成严重后果”,并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 造成三人以上轻伤或一人以上重伤;

(二)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

(三) 造成县级以上区域范围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

(四) 妨碍国家重大活动进行;

(五) 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第五条 兼罪处罚

对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同时又构成其他犯罪的行为,将根据情况选择一项重罪进行处罚。

第六条 虚假恐怖信息的定义

本解释所称的“虚假恐怖信息”是指以发生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劫持航空器威胁、重大灾情、重大疫情等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事件为内容,可能引起社会恐慌或公共安全危机的不真实信息。

延伸阅读
  1. 被骗1500跨省能追回吗
  2. 判刑是法院还是检察院的工作
  3. 邯郸市非法集资处理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4. 污染环境罪中有害物质的鉴定标准是什么
  5. 刑事诉讼最长可以延长多久审理

刑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打人者跑了构成什么罪
  2. 他人快递死猫恐吓我怎么办
  3. 派出所的训诫对个人有影响吗
  4. 故意扎轮胎是破坏交通工具罪吗
  5. 猥亵罪和猥琐罪有什么区别
  6. 重犯罪一般是几年
  7. “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的认定情形有哪些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