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 >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最高人民法院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5-01-21

 
1255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和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认定

对于编造恐怖信息,传播或放任传播且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对于明知是他人编造的恐怖信息且故意传播且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第二条 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形

对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若具备以下情形之一,应当认定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1. 致使人员密集场所秩序混乱,或者采取紧急疏散措施的,如机场、车站、码头、商场、影剧院、运动场馆等;
  2. 影响大型客运交通工具正常运行的,如航空器、列车、船舶等;
  3. 致使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厂矿企业等单位的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活动中断的;
  4. 造成行政村或者社区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的;
  5. 致使公安、武警、消防、卫生检疫等职能部门采取紧急应对措施的;
  6. 其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形。

第三条 从重处罚的情形

对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且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若具备以下情形之一,应当在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范围内酌情从重处罚:

  1. 致使航班备降或返航,或者致使列车、船舶等大型客运交通工具中断运行的;
  2. 多次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
  3.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二十万元以上的;
  4. 造成乡镇、街道区域范围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的;
  5. 具有其他酌情从重处罚情节的。

第四条 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对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且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若具备以下情形之一,应当认定为“造成严重后果”,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1. 造成三人以上轻伤或者一人以上重伤的;
  2.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
  3. 造成县级以上区域范围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的;
  4. 妨碍国家重大活动进行的;
  5. 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第五条 与其他犯罪构成并罚

对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且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同时又构成其他犯罪的,应当选择一项重罪进行处罚。

第六条 虚假恐怖信息的定义

本解释所称的“虚假恐怖信息”是指以发生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劫持航空器威胁、重大灾情、重大疫情等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事件为内容,可能引起社会恐慌或者公共安全危机的不真实信息。

延伸阅读
  1. 破产财产的接管
  2. 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是什么意思
  3. 四川省交通事故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4. 简易程序可以申请延期审理吗
  5. 贷款人和担保人一般先执行谁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检察官办错案怎么办
  2. 书记员需要回避的情况
  3. 轻伤二级刑事案件可以不起诉吗
  4. 非法集资业务员集资多少立案
  5. 爷爷坐牢孙子能入党吗
  6. 嫌疑人写信给家属律师可以带出来吗
  7. 口供老人不会写字按指印后代签名可以吗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5. 刑事强制措施
  6.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7. 一房数卖,谁才是房屋主人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