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了协议的效力与工伤赔偿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3-28
背景
何某是一家安装公司的女职工,2014年11月在工作中受伤,被诊断为右手拇指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和右手拇指屈伸肌腱断裂。公司与何某在住院期间签订了一份《工伤补偿协议书》,约定了一次性赔付1万元,并声明公司对以后发生的任何工伤事故不负责。然而,伤残鉴定确定何某为九级伤残,根据法律规定,她应该获得4万元以上的工伤赔偿。何某要求增加赔偿金额,但公司以已履行赔偿协议为由拒绝再次赔付。
私了协议的有效性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应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可以通过调解、仲裁、诉讼或协商解决。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的规定,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劳动争议,也可以请工会或第三方共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因此,法律允许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解决工伤赔偿事宜。然而,在医疗期间进行的私了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目前我国法律尚未明确规定。如果当事人对协议有异议并提起诉讼,法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公平原则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进行判断。
私了协议无效的情况
根据以下情况,工伤赔偿私了协议将被视为无效:1. 在未经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之前,就对是否认定工伤和劳动能力等级做出协议的;2. 协议存在显失公平、重大误解,甚至是在用人单位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情况下签订的,违背了劳动者真实意思表示的;3. 协议违反了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事故的管理制度,并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何某案例
根据何某与安装公司签订的私了协议,公司声明对以后发生的任何工伤事情不负责,这一条款违反了劳动法规的规定,属于无效的民事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的规定,由于过错侵害了他人的人身安全,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四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对于追索劳动报酬、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经济赔偿金及其他相关费用等案件,如果给付数额不当,人民法院可以进行变更。因此,何某可以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追讨应该获得但未获得的额外3万元赔偿。通过以上分析,私了协议的效力与工伤赔偿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并遵循相关劳动法规定和司法解释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