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劳动关系的确定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23
劳动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法律关系,是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建立的,而劳动关中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必做符合法律规定,如劳动者要达到法定的年龄,那么老年人劳动关系是怎样确定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一、老年人劳动权利的保障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每个公民都应该享有。根据法律和法规的明确规定,对公民的劳动权利的剥夺和限制是不允许的。
二、劳动法对年龄限制的规定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禁止雇佣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然而,我国法律并未禁止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体工商户招聘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这表明我国对于公民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年龄下限作出了禁止性规定,但对劳动者的年龄上限并未进行限制。只要公民年满16周岁直至死亡,都具有行使劳动的权利。因此,用人单位聘用已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的行为不属于违法行为,其形成的劳动合同也是有效的。因此,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继续为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对象。
三、劳动合同终止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终止。也就是说,劳动者领取基本养老金之日,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依法被消灭。如果劳动者未领取基本养老金,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依然存在。
四、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判定
对于超过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存在不同情形:1) 已办理退休手续、享受退休金待遇的,退休后继续出来工作的;2) 在单位工作到退休年龄后,办理了退休手续并领取退休金,但仍继续在这家单位工作的;3) 在单位工作达到退休年龄但因各种原因未能领取退休金,仍继续在这家单位工作的;4) 超过退休年龄(但因各种原因未能领取退休金)仍然继续出来工作的。对于第一种情形和第二种情形,一般认为是劳务关系,无争议。对于第三种情形和第四种情形,存在争议。根据司法判例,有些情况被认定为劳动关系,有些情况被认定为劳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