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欺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知情权法律知识

如何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欺诈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12

 
376671
消费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过程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那么,如何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欺诈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内容,请阅读下文进行了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您阅读愉快!

1.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采用的手段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国家工商总局《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可以从3个方面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消费欺诈。

根据《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经营者有下列规定行为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2. 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

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应以一般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和识别能力为准。如果该行为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即构成欺诈。如果该行为不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个别消费者应证明自己确实发生误解以主张欺诈行为的成立。经营者实施欺诈行为,一般都会造成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损害,但认定消费欺诈行为并不要求消费者有实际的损失或者损害发生,只要经营者的行为足以误导消费者就可以被认定为欺诈。

3. 经营者是否具有实施欺诈行为的主观方面

虽然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规定构成欺诈行为必须具有主观故意,但从文义上理解,欺诈就是掩盖事实真相误导消费者,“欺诈”二字本身已经揭示经营者具有主观故意。所以,在下列6种情形下,经营者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故意,就属于欺诈:

消费者的维权建议

消费者在网购时应注意保留以下3个方面的证据:

  1. 经营者的基本信息,如电商平台提供的卖家信息、电子营业执照,尽可能通过聊天工具获取卖家的真实身份、地址等信息;
  2. 反映交易形成的证据,如网上商品介绍网页、网上交易(订单)记录、聊天记录、票据、发货单、快递单等;
  3. 反映欺诈或损害存在的证据,如收到的实物照片、对比照片、检验鉴定结论、聊天记录、损失清单等。
延伸阅读
  1. 合同欺诈是否可以索要赔偿
  2. 虚假宣传对消费者权益的影响及索赔方式
  3. 商家提供商品有欺诈行为的怎么赔偿
  4. 签署房屋买卖协议违约应承担赔偿责任
  5. 商品价格偏高涉嫌欺诈怎么办

消费者权利热门知识

  1. 产品召回的法律规定
  2. 商场购买玉石陷入欺诈情况的处理方式
  3. 案情简介
  4. 房屋中介收费的法律要求
  5. 消费维权协商和解的法律方法
  6. 网络团购消费者如何维权
  7. 霸王条款合同法律有效吗
消费者权利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