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事假工资规定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3-04
一、按照事假当月计薪日计算日工资
根据该规定,事假的工资计算是根据当月的计薪日来确定的。具体计算方法是将当月工资除以当月计薪日,得出日工资金额。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个缺点,就是每个月的计薪日不一致。因此,在工作日较少的月份请事假时,扣除的工资会比工作日较多的月份多。而在工作日较多的月份请事假时,则相对更划算。
二、按照全年月平均计薪日计算日工资
根据该规定,事假的工资计算是根据全年的月平均计薪日来确定的。全年共有52周,其中有104天是休息日不计薪。通过将365天减去休息日的天数,得出261个计薪日。然后将这261个计薪日平均分配到12个月中,每个月的平均计薪日为21.75天(需要注意的是,全年有11个国定假日不工作,但是仍然计薪。因此,月平均工作日为20.83天)。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个缺点,就是当员工在工作日较多的月份如7月和8月请了很多事假时,会发现他的工资不足以扣除事假期间的工资。而在工作日较少的月份如2月和10月请全月事假时,即使排除了国定假日的薪水,他也会得到工资。
事业单位职工病假规定
一、机关工作人员病假规定
根据该规定,机关工作人员在患病时应及时向主管领导请假,并提交病假条,由主管领导签字后报人事科备案。
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病假规定
根据该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患病时应及时向单位领导请假,并提交病假条,由单位领导签字后报办公室主管人事同志备案。
三、工作人员病假期间工资待遇
根据该规定,工作人员在病假期间的工资待遇如下:
- 病假在两个月以内的,按原工资照发(不包括公休节假日)。
- 病假超过两个月不足6个月的,从第3个月起按照以下标准发放病假期间工资:
- 工作年限10年及以下的,发放本人基本工资的90%(按天计发)。
- 工作年限11年及以上的,按原工资照发。
- 病假超过6个月的,从第7个月起按照以下标准发放病假期间工资:
- 工作年限10年及以下的,发放本人基本工资的70%。
- 工作年限11年至20年的,发放本人基本工资的80%。
- 工作年限21年及以上的,发放本人基本工资的90%。
- 享受省部级及以上劳动模范待遇的人员,在病假期间不超过6个月的,按原工资照发;超过6个月的,从第7个月起,在相应工作年限计发病假工资基础上提高10%至15%,但最高不得超过本人原工资数额。
四、其他具体事宜
- 工作人员在病假期间享受工资待遇时,需要所在单位的定点医疗机构出具证明,并经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 病假工资每月按照21.5天折算,折算后的尾数四舍五入。
- 本规定中所指的“基本工资”包括机关实行职级工资制的人员的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机关工人的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之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工人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
- 工作人员计发病假期间工资待遇的工作年限,按照现行工龄计算有关规定执行,即从参加工作的当年起计算。
- 工作人员病愈后要求恢复工作的,需要定点医疗机构出具证明,证明其身体已经康复。如果在两个月内能够坚持正常工作,以后再次休病假时,病假时间可以重新计算。如果在两个月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并继续休病假,应将恢复工作前后的病假时间累计计算。
- 工作人员在病假期间从事有收入的活动时,将停发病假期间的工资。
- 工作人员在病假期间仍然可以享受除奖金和岗位性津贴以外的其他津贴和福利待遇。
- 新录用人员在见习期间休病假时,见习期间工资照发。如果休病假时间超过两个月,见习期时间会相应顺延。
- 工作人员因公负伤或因公受伤部位复发休病假时,病假期间工资照发。
- 如果因病确实不能坚持正常工作,并经医务鉴定委员会鉴定,确认完全丧失工作能力,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办理退休或退职手续。
- 女性工作人员在产假期满后,因健康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时,可以凭定点医疗机构的证明,并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批准,享受病假期间的工资待遇。
- 在一年内累计病假超过3个月的工作人员,不再享受当年的职工休假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