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5
根据法律规定,公民可以旁听不公开审理的庭审,但需要满足一定条件。以下是旁听庭审所需的条件:
公民只能要求旁听依法应公开审理的案件。
公民在要求旁听公开审理案件时,需要向法院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法院根据法庭场所和要求旁听人员情况决定发放旁听证的数量。只有持有旁听证的公民才能进入法院旁听案件的审判。对于外国公民要求旁听公开审理的案件,按照有关外事管理规定办理。
以下公民不得要求旁听公开审判: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经法院批准的除外),精神病人和醉酒的人,以及其他不宜旁听的人。
公民在旁听公开审判时应遵守法庭规则,包括关闭寻呼机和手持电话机,不得录音、录像和摄影,不得随意走动和进入审判区,不得发言、提问,不得鼓掌、喧哗、哄闹和实施其他妨害审判活动的行为,要爱护法庭设施,保持法庭卫生。只要是公开审理的案件,市民都可以旁听。有些法院可能要求出示身份证办理旁听证才能进入。
开庭审理是民事诉讼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阶段,对人民法院正确审理民事案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开庭审理,审判人员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民事案件的事实进行客观的认定,对证据进行全面的审核,分清是非责任,对民事案件作出公正的处理,从而实现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
开庭审理将案件的审理过程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加了审判活动的透明度,有利于保证案件处理的公正性。
开庭审理有利于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自觉履行诉讼义务,保证庭审活动的顺利进行,最终保护了当事人的民事实体权利。
开庭审理有助于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扩大法制宣传效果。
根据新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以下案件不公开审判:
不过,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
对于当事人提出申请的确属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法庭可以决定不公开审理。
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法院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在宣告判决时一律公开进行。
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任何公民包括与审理该案无关的法院工作人员和被告人的近亲属都不得旁听,但是,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除外。
未成年人是否公开审理的年龄依据是根据审理时的年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对于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如果有必要公开审理的,必须经过本院院长批准,并且应适当限制旁听人数和范围。
开庭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所有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全面审查认定案件事实,并依法作出裁判或调解的活动。
公开审理意味着法院的诉讼活动要公开,允许公众进入法庭旁听。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犯罪以及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外,我国一律由人民法院公开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