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07
抗辩权是指一方当事人妨碍他人行使其权利的对抗权。狭义的抗辩权是指一方当事人在权利人行使其请求权时,拥有拒绝其请求的权利。在现代民法中,学者对抗辩权有不同的定义。抗辩权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根据抗辩权是否从属于主债权,可以分为独立抗辩权和从属抗辩权。独立抗辩权是指一方当事人在另一方行使债权请求权时,拥有对其请求权进行抗辩的权利,不必自己拥有主债权。例如时效完成抗辩权、先诉抗辩权。从属抗辩权是指一方当事人在行使抗辩权时,必须自己拥有请求对待给付的债权,此抗辩权从属于自己的债权而存在,起担保作用。如果从属抗辩权所依据的债权消灭,抗辩权也随之消灭。例如同时抗辩权、不安抗辩权。
根据抗辩权的行使效力的强弱,可以分为永久抗辩权和一时抗辩权。永久抗辩权是指抗辩权的行使可以永远拒绝相对人的请求权。例如时效完成抗辩权,当债权人在法定时效期限内不主张债权时,债务人可以永远地拒绝债权人的请求。一时抗辩权是指抗辩权的行使可以暂时地拒绝相对人的请求权。例如同时履行抗辩权,当一方当事人在相对方未履行给付义务前,可以暂时拒绝相对方的请求。不安抗辩权也属于一时抗辩权,当先为给付义务的一方因对方的财产减少而无法履行时,可以暂时拒绝对方的请求。
根据抗辩权是依法律规定还是当事人约定而产生,可以分为法定抗辩权和约定抗辩权。法定抗辩权是指法律明确规定的当事人对抗请求权的权利。例如时效完成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等。约定抗辩权是指当事人基于契约自由原则而约定的对抗请求权的权利。只要当事人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禁止性规定,可以约定抗辩权。例如在无偿委托合同中约定,如果委托人不提供必要经费,受托人有权拒绝完成委托事务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