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5-18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重大误解导致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先合同义务是指合同一方根据合同性质必须先履行的义务。重大误解与违反先合同义务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六十七条【先履行义务】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第五十四条【可撤销合同】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1、误解是当事人认识上的错误。
误解的产生是由于当事人的内心意思缺陷,而不是其他原因。当事人的意思真实与其内心意思一致,只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或信息等,导致对合同内容产生误解。
2、误解是当事人对合同内容的认识错误。
误解的对象是合同的内容,即对合同内容的认识错误导致当事人订立了合同。合同的内容主要指合同的主要条款,只有当事人对合同的主要条款产生了误解,才能构成重大误解。误解可能发生在订约的动机上或合同用语的使用上,但这些不能构成重大误解。
3、误解直接影响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基于当事人对合同内容的错误认识,必须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产生影响,给误解的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失。正因为如此,法律将重大误解作为合同相对无效的理由,赋予发生误解的当事人变更或撤销合同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