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10-11
海上拖航合同是一种劳务合同,由承拖方提供拖力,将被拖物从一地移至另一地。
海上拖航合同与海上运输合同相同之处在于,合同的客体都是劳务,目的是实现货物的移位。然而,海上拖航合同与海上运输合同有两个重要的不同:
海上雇佣救助合同是指在被救财产所有人的指挥下,由救助人提供救助服务的合同。海上雇佣救助通常表现为海上拖航。海上拖航合同与海上雇佣救助合同的共同点在于提供海上劳务,按拖船使用时间计算报酬。不同之处在于,海上拖航是提供拖力实现移位,而海上雇佣救助仍属于救助行为;拖带条件也不同,拖航情况下被拖物不处于危险中,而雇佣救助中被拖物处于危险中。
根据我国《海商法》第156条的规定,海上拖航合同应以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内容包括承拖方和被拖方的名称和住所、拖轮和被拖物的名称和主要尺度、拖轮马力、起拖地和目的地、起拖日期、拖航费以及其他事项。
海上拖航合同的解除有以下两种情况:
承拖方作为拖航合同的一方,享有拖航费请求权和对被拖物的留置权。基本义务包括提供适航、适拖的拖船,负责拖航作业的指挥,尽速遣航。
被拖方的基本义务包括按约定提交被拖物并使其适拖,服从拖船船长的指挥,接受被拖物,支付拖航费及其他费用。
根据我国《海商法》第162条的规定,海上拖航合同的损害赔偿责任采用过失责任制。根据过失责任原则,损失由过失方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双方都有过失,按各自过失程度比例负担赔偿责任。如果拖航过程中因双方过失导致第三人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拖航方和被拖方对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如果一方连带支付的赔偿超过其应承担的比例,有权向另一方追偿。
在拖航合同中,承拖方是否享有过失免责权利的问题在国际上规定不一。根据我国《海商法》第162条的规定,经承拖方证明被拖方损失是由拖船船长、船员、引航员或承拖方其他受雇人、代理人的过失或拖航设备潜在缺陷所致,承拖方不负赔偿责任。然而,合同可以对此进行约定,任意性规范允许当事人变更免责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