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制度的背景和目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破产法 > 重整 > 重整执行法律知识

破产制度的背景和目的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5-17

 
371123

破产是一种制度,它在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的情况下,根据债权人或债务人的申请,在法院的宣告下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清理和分配。破产制度是市场经济社会中竞争机制的一种体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因各种原因严重亏损,失去了生存能力,在法院的宣告下被宣告破产。制定相关的破产法律和人民法院审理破产案件的初衷是通过依法清理和处置债务人的财产,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然而,在当前审理破产案件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利用破产作为借口,利用我国破产法律规定的漏洞,损害了国家、集体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以逃避债务为目的。这不仅导致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的严肃性。本文将重点分析企业在改制重组过程中破产逃债问题的原因、方式和预防措施。

一、破产逃债行为存在的原因

1、地方保护主义

在破产案件的审理中,一些地方法院出于各种考虑或受到某种压力,不顾债权人地位平等原则,故意对异地债权人刁难,对本地债权人偏袒,为破产逃债创造了机会,从而损害了异地债权人的利益。

2、部门保护主义

一些企业负债较重,因此政府相关部门为了减轻本地或本系统下属企业对本地财政和就业的压力,指使企业采取虚假破产的方式来逃避债务。另一方面,根据我国的破产法,清算组的成员来自破产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这更容易导致破产过程中出现欺诈行为。

3、行政干预

目前我国审理的企业破产案件,特别是涉及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案件,往往存在行政行为的因素。有些企业并未达到破产的条件,也不想破产,但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要求企业虚构账目申请破产;而有些企业已经达到破产的条件,但上级主管部门不允许它们申请破产,从而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4、破产法律规定存在漏洞

(1) 我国现行的《破产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了在人民法院受理企业破产案件的前六个月至破产宣告之日的期间内,企业实施的一些隐匿、私分、无偿转让企业财产等行为应视为无效,清算组可以申请法院追回财产。这一规定旨在防止企业通过转移财产的方式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的合法利益。然而,在实践中,企业采取的逃债行为较难把握,有些企业会在申请破产的前六个月提前转移财产,法院无法认定这种规避行为,导致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无法得到保护。

(2) 破产法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不够。破产法规定的破产清偿顺序中,首先用于安置职工的费用应由政府部门承担,但我国的破产法律将这一责任转嫁给了债权人,减少了债权人应得的利益。

(3) 在企业破产过程中,政府机关干预企业经营,参与破产程序。虽然我国的破产法规定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可以申请企业破产,但根据相关规定,债务人必须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才能申请破产。即使企业已经达到破产的条件,如果上级主管部门不同意该企业破产,债务人也无法向法院申请破产。此外,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如果企业未能妥善安置职工,就不能破产。因此,债务人无权主动要求破产,完全取决于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

延伸阅读
  1. 破产整顿与和解制度
  2. 合伙企业债务清偿通过哪些方式
  3. 破产重整是受理破产吗
  4. 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体现了破产债权人的权利吗
  5. 关于破产案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重整热门知识

  1. 申请破产重整的条件
  2. 破产重整申请撤销后的法律责任
  3. 破产重整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4. 职工是否有权终止企业破产重整程序?
  5. 股份公司重整程序的详细步骤
  6. 债务人申请重整的条件
  7. 普通债权人在重整程序中面临的风险
重整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