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证罪的认定及界限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7-19
【作伪证去哪告相关法律知识科普】在大部分案件的审理过程中都需要证人证言,而证人证言对整个案件也会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过在作证过程中有些时候也会存在着伪证。而作伪证严重的时候将构成伪证罪。那伪证罪如何认定?伪证罪向哪里告?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了解。
一、伪证罪与非罪的界限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1989年11月30日印发的《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侵犯公民民主权利、人身权利和渎职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伪证罪的认定应考虑以下情形:
- 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因不负责任、疏忽大意或业务水平有限,提供不正确的鉴定、记录、翻译,但没有主观故意,不构成伪证罪。
- 证人对案件真实情况一知半解,凭道听途说作证,提供虚假证明,但情节轻微且危害不大,不应认定为犯罪。
-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以伪证罪立案:
- 伪证行为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轻罪重判;
- 伪证行为足以使犯罪分子逃避刑事处罚或重罪轻判;
- 伪证行为造成冤、假、错案;
-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经济犯罪分子销毁罪证或制造伪证;
- 伪证行为致使他人自杀或精神失常;
- 伪证行为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二、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
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都涉及陷害他人的故意,但两者有以下区别:
- 伪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而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 伪证罪发生在侦查、审判中,而诬告陷害罪发生在立案侦查之前,并引起案件侦查。
- 伪证罪通过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等手段实现,而诬告陷害罪通过作虚假的告发实现。
- 伪证罪只在个别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上提供伪证,而诬告陷害罪捏造整个犯罪事实。
- 伪证罪的目的可以是陷害他人或包庇罪犯,而诬告陷害罪的目的只能是陷害他人使无罪者受到刑事处分。
三、伪证罪与包庇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界限
伪证罪、包庇罪和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在作虚假证明、隐匿罪证方面相似,但有以下区别:
- 伪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而后两种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 伪证罪只能在侦查、审判阶段实施,而后两罪可以在犯罪分子被逮捕、关押前或后实施。
- 伪证罪掩盖的是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犯罪情节,而后两罪可以掩盖全部罪行或重要犯罪事实。
- 伪证罪包庇的是未被逮捕或未被判决的未决犯罪嫌疑人,而后两罪可以包庇未决犯罪嫌疑人、已决犯人或服刑中逃跑的犯罪分子。
伪证罪的起诉机关及刑罚
伪证罪通常由人民检察院作为公诉机关向人民法院进行起诉。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犯伪证罪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