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1-18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属于劳动争议,因此承担的是民事责任,而非刑事责任。法定代表人不会因此被判刑。然而,如果用人单位采取转移财产、逃匿等手段来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或者拖欠的金额较大,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政府其他相关部门依法发出限期整改指令书、行政处理决定书等文书要求支付工资,但在规定期限内仍不支付的情况下,可能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从而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如果用人单位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手段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或者有能力支付却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且金额较大,在政府相关部门要求支付但仍不支付的情况下,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的刑事处罚。如果该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是单位犯罪,单位将被处以罚金,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根据前述规定受到相应处罚。如果该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可以减轻或免除刑事处罚。
公司破产后,所欠职工的工资、医疗费、伤残补助、抚恤费以及应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应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无需申报,将由管理人进行调查并列出清单进行公示。公示期满后,职工可以直接向管理人索要相应款项。如果职工对清单记载有异议,可以要求管理人进行更正。如果管理人不予更正,职工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