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中的原告身份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参加人法律知识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中的原告身份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05

 
367928
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程度是非常高的,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损害生态环境要承担责任,那么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什么人是原告?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确定了生态环境损害诉讼的原告身份。原告可以是省级、市地级人民政府及其指定的相关部门、机构,或者受国务院委托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的部门。

原告的身份条件

根据上述规定,以下情形之一满足时,上述机构可以作为原告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1. 发生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2. 在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发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3. 发生其他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后果。

市地级人民政府的范围

市地级人民政府包括设区的市、自治州、盟、地区,以及不设区的地级市,直辖市的区、县人民政府。

环境损害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原告举证困难

在环境诉讼中,如果由原告承担主要举证责任,会面临很多困难。作为污染受害人的原告,由于受到文化、科学知识的限制,以及缺乏对致害物检测、化验的手段,很难取得相关证据。同时,搜集污染者(被告)排污证据涉及到高度专业化的知识,如生产工艺、商业或技术秘密等,也十分困难甚至无法取得。

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

为了解决环境诉讼中的困难,一些国家采取了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即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或者原告只需要提出受到损害的事实证据,如果被告否认应承担民事责任,则需要提出反证。

我国的法律规定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但没有针对环境诉讼提出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为了解决环境诉讼中的困难,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相关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在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中,如果原告提出侵权事实而被告否认,被告需要承担举证责任。此外,最高人民法院还规定,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中,加害人需要证明存在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轻伤刑事案件的调解权与立案程序
  2. 原告请证人可以给钱吗
  3. 检察院沟通期间对案件侦查的影响
  4. 先予执行裁定的申诉权
  5. 离婚案件中的回避制度
  6.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中的原告身份
  7. 长时间拖欠工资是否可追偿利息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