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单位使用童工行为的法律评析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保护监察 > 童工法律知识

案例分析:单位使用童工行为的法律评析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18

 
366973
案情介绍:

背景

2003年4月,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接到群众举报,指控某高校后勤集团食堂使用童工。经调查,该员工被怀疑是童工,单位负责人声称该员工是其舅舅介绍来的,并声称该员工已满16岁,但无法提供身份证和其他录用登记证明材料。

证据确凿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立即与该员工户籍所在地派出所联系,当地派出所开具了户籍证明,证明该员工出生于1987年5月15日,即未满16周岁,确认其为童工。

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五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国务院令第364号)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违法行为和处罚

尽管该员工距16周岁仅剩一个月左右,但单位使用童工的行为仍属于违法行为。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六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处以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5000元的罚款,并责令用人单位在三日内将童工遣送回家。

用人单位的义务

为了防止用人单位随意招用人员,国家对用人单位的录用备案资料也作出了要求。《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时,必须核查被招用人员的身份证,并且对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一律不得录用。用人单位还应妥善保管录用登记、核查材料,否则将面临1万元的罚款。

误用童工和恶意使用童工的区别

在执法过程中,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发现,有的单位是恶意使用童工,有的单位则是误用童工。这些单位的共同特点是录用资料不完备或者根本没有录用资料。本案中的单位由于没有完善的录用登记资料和对介绍人的核实,导致使用童工的事实被揭露,最终被处以一万五千元的罚款。

结论

国家对使用童工行为高度重视,并制定了严格的处罚标准。用人单位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核查被招用人员的身份,妥善保管录用登记资料,避免使用童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将继续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和执法力度,确保未成年人的劳动权益得到保护。
延伸阅读
  1. 在我国国家18岁童工算合法的吗
  2. 非法雇佣童工要承担哪些责任
  3. 保护童工权益:究竟谁应对服装厂雇佣殴打童工负责?
  4. 童工举报自己有奖励吗
  5. 公司雇佣童工的处罚措施

保护监察热门知识

  1. 农民工工资担保保证金缴纳比例的相关规定
  2. 童工多少岁才算童工,有哪些规定
  3. 赠予所得房产转让税费:了解相关规定和实施细则
  4. 人身损害赔偿债权的可转让性探讨
  5. 电动车人行横道被撞致命:法律责任与赔偿分析
  6. 员工违规违纪辞退需要赔偿吗
  7. 生育保险报销比例是多少
保护监察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