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与劳动合同的解除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17
“非典”冲击了包括劳动关系在内的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作为专门调整劳动关系的劳动法,在劳动关系遭受冲击的时其调整的力度、广度及深度如何?这对劳动法来说,无疑是一场考验。这场考验暴露了劳动法中有诸多问题值得探讨。
法理上的问题
根据劳动部的通知要求,用人单位在"非典"疫情导致效益下降或停工停产时,可以通过调整工作时间等用工方式来应对,但不能以此为由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合同。这个规定对社会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它的法理基础和法律依据是否充足呢?从法理上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考虑"非典"是否属于不可抗力还是情势变更。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分析。在特定条件下,比如用人单位因"非典"被依法强制隔离的较长时间内,"非典"可以被视为不可抗力,因为对于单位来说,"非典"具备了"不能预见、不能克服和不能避免"的特征。而在其他特定条件下,比如用人单位因"非典"导致停业时间超过较长时间仍无法恢复营业的情况下,可以被视为情势变更。至于何谓"较长时间",应由法律或司法解释来界定。
法律上的问题
在法律层面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非典"是否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六条第(三)项中所谓的"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该条规定如下:"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并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我认为,在"非典"属于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的情况下,可以适用于该条规定。
非典与劳动合同的终止
根据劳动部的通知要求,对于"非典"患者、疑似病例及被依法隔离人员,在治疗隔离期间劳动合同到期的情况下,合同期限应顺延至治疗终结或隔离期满。有律师认为,将"治疗终结"修改为"医疗期终结"更为妥当。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治疗终结后还有医疗期。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如果劳动合同到期后劳动者仍在医疗期内,合同期限应顺延至医疗期结束。在这方面,可以参考相关的立法例,如《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
非典与劳动合同的履行
根据有关通知要求,"非典"患者、疑似病例及被依法隔离观察人员在治疗和隔离期间,由所属单位按照出勤处理。有律师认为,"非典"患者与其他普通患者不同,他们被隔离治疗是为了满足自身和社会的双重需求。因此,他们所属单位应当支付病假工资,而社会应承担病假工资与正常工资之间的差额。而对于疑似病例及其他被依法隔离观察人员,如果确认他们不属于"非典"病例,他们被隔离观察主要是出于社会的需要,因此,他们的工资也应由社会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