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04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一条和《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的规定,对于虚假广告行为,相关部门有权责令停止并消除不良影响,并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以罚款或刑罚。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如果发现有虚假宣传的行为,相关部门(一般是监督检查部门)首先应责令其停止,并要求消除不良影响。同时,根据虚假宣传的情节严重程度,在一万至二十万的罚款幅度内进行金额处罚。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的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如果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进行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将面临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刑罚,并可能被处以罚金。
虚假广告罪的犯罪对象是广告,特指商品经济广告。广告主体通过传导媒体向公众传递商品和劳务信息,引起消费者注意,并试图说服其购买或使用的公开宣传活动。广告经营管理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管理活动,要求广告经营者经过注册审批登记,并且传播的广告必须符合规定要求,禁止制作、传播虚假广告。虚假广告罪侵犯的正是上述管理制度。
虚假广告罪的客观表现是违反国家广告管理法规,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进行虚假宣传。这包括对商品的性质、产地、用途、质量、价格、生产者、生产日期、有效期、售后服务,以及对服务的内容、形式、质量、价格等进行不真实的、带有欺诈内容的宣传。虚假广告的欺诈手段包括利用虚假的证明、证件行骗,挂靠知名企业及有关单位行骗,利用具有一定权威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行骗,利用社会知名人士行骗等。
虚假广告罪的主体只能由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构成。广告主指为推销商品或提供服务,自行或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经济组织或个人。广告经营者指受委托提供广告设计、制作、代理服务的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广告发布者指为广告主或广告主委托的广告经营者发布广告的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虚假广告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明知是不真实的广告而故意进行虚假宣传。过失不构成本罪。行为人一般都具有营利目的,但其他目的动机不影响本罪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