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2-08
在合伙企业中存在的合伙纠纷大致可分为三类情形。首先,法律明确规定可以起诉的纠纷类型。其次,法律虽未明确规定是否可诉,但其纠纷的内容具有可裁判性且符合受理条件的。最后,纠纷内容属于单纯的合伙人自治事项,司法权无法替代进行决策且不具有可裁判性的纠纷法院不得受理。
在合伙企业法中,明确规定了三种情形属于可诉的纠纷类型。首先是合伙除名纠纷。被除名人对除名决议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除名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其次是有限合伙人的维权之诉。即当有限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有责任的合伙人提起诉讼,类似于公司法中的股东诉讼。第三是有限合伙人的代位之诉。当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未履行职责时,有限合伙人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提起代位诉讼,以维护本企业的利益,类似于公司法中的股东派生诉讼。
合伙纠纷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判断当事人间的法律关系是否属于合伙关系。在一些案件中,当事人的争议焦点之一就是是否存在合伙关系。而在另一些案件中,当事人虽然对合伙关系没有争议,但实际上双方并非为合伙关系。因此,正确确定合伙关系是审理合伙纠纷的前提和基础。
在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中,个人合伙既不同于自然人个人,也不同于法人,具有独特的特点。法官在判断当事人间的法律关系是否为合伙时,应从合伙的特定方面入手。即需要考察当事人间是否存在合伙协议,是否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合伙成员,是否共同出资、经营、劳动,以及是否具有共同的经营利益。
合伙协议是合伙成立与存续的必要条件。合伙协议一般应明确合伙的实质内容,规定合伙人的权利义务,以及约定合伙的经营方式等。判断当事人间是否存在合伙协议,法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