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金融工具的含义及特征
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4-03-09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衍生金融工具蓬勃兴起、不断创新。其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事物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且至今为止一直没有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但由于其收益的不确定性和巨大的风险性,又使得会计上对其反映和监督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有必要全面深入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和特征
1.定义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1999年颁布的第39号国际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IAS-NO.39),衍生金融工具是具有以下特征的金融工具:- 其价值随特定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如利率、证券价格、商品价格、外汇利率价格、汇率指数信用等级和信用指数。-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合约,衍生金融工具所需的初始净投资较少。- 在未来日期结算。
2.分类
根据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方法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四类:远期合约、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和互换。通过进行衍生金融工具的买卖业务,主体可以直接或间接拥有与之相关的资产或负债。
3.特点
- 杠杆性:衍生金融工具可以以较少的资金成本获取更多的投资,从而提高收益。- 价值波动性: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具有较强的波动性,与基础工具的风险相关。- 高风险性:衍生金融工具涉及的主要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结算风险和法律风险。- 虚拟性: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大多不构成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成为了表外业务。
二、衍生金融工具对财务会计理论的影响
1.财务会计基本概念的影响
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对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提出了质疑,传统的资产和负债定义无法准确适用于衍生金融工具。
2.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的影响
衍生金融工具的未来交易和事项无法按照传统的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进行确认,导致财务报告的信息不完整和不准确。
3.会计计量原则的影响
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需要考虑其高风险和不确定性,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无法准确反映其价值变动。
4.财务报告的影响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表外业务无法直接反映在财务报告中,导致财务报告的信息不完整,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1.确认
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应基于风险与报酬的实质转移,即在合约订立、风险和报酬实质转移时开始确认,持有过程中价值变化再进行后续确认。
2.计量
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对于无法确定公允价值的衍生金融工具,应通过估计其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3.披露
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应包括合同条款和条件、会计方法和政策、相关风险以及市场价格的预测信息等内容,以提供更完整和准确的会计信息。同时,应加强对表外业务的披露,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