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29
一、违反先搬迁后补偿的协议有效吗
在签署拆迁协议这一重要环节中,务必保证你与具备法人资格的拆迁方进行签约,这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你选择与诸如拆迁指挥部、拆迁办公室这样的非法人组织签订相关合同的话,很可能会因合同主体的界定不清和主体本身缺乏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导致最终面临不可预见的履约风险。
在签署拆迁协议之前,务必要对此类合同主体的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查及确认。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七条
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偿后,被征收人应当在补偿协议约定或者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禁止建设单位参与搬迁活动。
二、搬迁和拆迁的赔偿区别
首先,从补偿性质上来看,拆迁通常会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而搬迁则并非如此。
具体而言,涉及到政策性行为的搬迁才有可能获得经济补偿,如果仅仅是个人行为的搬迁,那么经济补偿并不存在;其次,从性质所属方面来分析,拆迁一般属于国有土地性质,与此相对,搬迁过程中,宅基地的性质则属于村集体,归类为集体用地性质。
值得注意的是,也存在着搬迁过程中无需拆毁房屋的情况,在此种情形下,宅基地仍然归属于农民继续使用;再者,从性质差异上看,房屋拆迁是指获得了拆迁许可的相关单位,依据城市建设规划的需求以及政府所批准的用地文件,依法拆除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房屋及附属设施,将该范围内的单位和居民进行重新安置,同时对他们所遭受的损失进行相应补偿的法律行为。
而对于搬迁来说,若系政府行为引发的搬迁,则可视作与拆迁具有同等地位。
补偿形式亦有所区别,拆迁在符合政府要求的前提下,可以获取一定数额的赔偿,这主要体现在房屋征收实施单位依照规定标准向被拆迁房屋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人支付的各类补偿之上。
最后,拆迁补偿方式的多样性也是其显著特点之一,既可以采取货币补偿的方式,也可以选择房屋产权调换的模式。
对于搬迁而言,若系个人行为,则无法享有上述福利待遇。
总的来说,拆迁乃是政府部门精心策划的项目,具备补偿机制,且拆迁后的房屋还能发挥其他用途。
至于搬迁,则可由政府要求或自行决定,房屋无需拆毁,补偿金额也相对较少。
土地征收则是指国家出于公共利益的考量,遵循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将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并依法给予补偿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