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10-27
一些经济活动由于性质的原因,必须在离所服务的市场附近进行,而许多服务必须在消费地点提供。另一些经济活动则更适合定位在靠近作为最终产品输入的原材料来源地。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商业活动趋向于在与市场和投入供应相关的地方运行。不恰当地定位生产地点将导致低回报或损失,并最终可能导致失败或退出市场。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那些在生产过程中减轻分量的产品,由于其投入原材料的重量价格比较大,因此倾向于在离原材料供应地较近的地方生产;而在生产过程中增加分量的产品,倾向于在靠近最终市场的地方生产。例如,用精炼矿石生产高纯度金属的过程是减轻分量的例子,将原料或部件组装成产品的过程是增加重量的例子。
实际上,所有跨国公司(就投入资金、销售量、雇员数量而言)都是在寡占市场上运作的大公司。因此,他们在价格方面拥有垄断权。这种垄断权是基于规模经济或基于为子公司提供特定竞争优势的超级知识。这些竞争优势可以应用于世界的任何地方,因此在选择建立运营地点时,竞争优势可以作为区域特定比较优势。
如果规模经济或知识资产的好处超过了距离、文化差异以及与外国政府的交易等成本,跨国公司的管理可以从外国市场运营中获得比当地公司更大的收益。为了实现更大的收入,本地公司将不得不达到相当的规模(可以开发规模经济),或以某种方式获得类似的知识资产(其费用很高)。跨国公司在外国市场的运营更为经济,原因是其知识资产是为国内市场开发的。因此,这些知识资产是沉没成本,而为外国市场开发知识资产的边际成本是零。然而,当地公司获得这种知识资产的边际成本绝非零。跨国公司利用超级知识使其能够在外国市场生产和销售差异化产品,从而行使垄断定价并获得知识资产的经济租金。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后期阶段,跨国公司可能会停止在母国市场进行生产活动,只能通过其外国子公司继续获得产品。跨国公司需要继续开发新的知识资产以维持其国内经营。跨国公司的母国正是在知识资产开发方面具有真正的比较优势。
开发差异化产品并在世界市场销售是跨国公司实现市场份额增长或不断提高销售量的一种方式。竞争寡头可能被迫跟随领先者进入国际生产和市场营销,作为保持其市场份额的防御性措施,这往往是一种普遍现象。
跨国公司更倾向于在外国进行产品生产,而不愿意从母国出口或通过许可证授权外国生产商生产。原因是这样可以对其拥有的超级知识资产进行内部化控制,从而保护其免受长期侵蚀。因为一旦其他公司掌握或模仿了新开发的超级知识,它很快就会变为公共商品,而开发者只有在该知识保持保密或持有所有权的情况下才能获得经济租金。通过向国内生产厂出口商品或通过许可证将技术出售给外国生产商,往往会加速该知识资产的专有性质的退化。这被认为是市场组织交易的一种外部性,例如,当新开发的知识成为公共商品后,其市场价格往往无法回报开发者为开发该新知识所付出的成本。跨国公司可以避免这种市场不完善的情况,其方法是通过在公司内部或其境外子公司内部保持其超级知识资产的唯一专有权,而不通过市场交易将该知识资产泄露给其他公司。